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李登輝日前接受兩家特定媒體的專訪,聲稱“從未主張台獨”,臺灣政壇餘震不斷。
親綠營的自由時報昨天希望訪問李登輝,但被李拒絕。
自由時報今天特稿說,李登輝接受兩家過去長期以來對他並不友善的媒體專訪,傳達出有別於“李登輝路線”的新傳播印象,政壇為之譁然;外界接收到的訊號是,李登輝想要“變”,但要變成什麼?截至目前為止完全沒有說清楚,甚至很可惜的是,李登輝原本很可以揮灑的左右移動,現在已經被統獨軸線的改變所掩蓋。
特稿說,台聯歷經去年一整年的策略調整最後以北高敗選告終,黨人事改組以黃昆輝號召“中間偏左”的修正時,一度使人期待,台聯是否會從藍綠對抗的格局中跳出,另外去開拓出一條關懷弱勢、青年、受全球化衝擊的傳統產業之路,為小黨存在的價值找出人民的信賴關係;不料,這樣的憧憬尚未成型,猶如鏡花水月。
特稿說,左中右的微調是自然的,統獨的異動則是劇烈的跳躍,後者絕不符合政治家所應信守的一貫;依據兩家媒體的白紙黑字與原音重現,閱聽人所獲知的“李登輝”認為藍綠對決下缺乏理性討論的空間對台灣的未來將非常不利,但“李登輝”同時卻被操作成“台獨教父加入藍軍”,開啟了另一回合的藍綠拚鬥,這是李的本意嗎?
特稿續道,如果把政黨輪替後這六年多的歷史抽離,重新回到二千年接軌,李登輝今日的談話一點都不突兀,是一個具有本土觀的國民黨主席角色;然而歷史最現實殘酷的是,曾走過的都必留下痕跡,不可能如同黑板上的塗鴉可以一手擦去,離開國民黨、推動台聯成立、被界定要搶獨派左翼的一連串政治行動,已經深印社會,這時若要猛然回頭,必然與人權謀過重的觀感,這豈是李登輝所料?說清楚講明白,曾是李登輝主政時的名言,這句話對於珍視“李登輝民主貢獻”的人們來說,是很迫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