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強化兩大優勢 進軍奧運東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6 10:06:36  


  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多哈亞運會今日凌晨落下帷幕。香港代表隊取得歷來最佳成績,共獲6金12銀10銅等28枚獎牌。港隊表現出來的拚搏、團結、進取的精神和優秀成績,不僅給本港社會帶來振奮和自豪,而且彰顯了本港發展體育事業的兩大優勢:一是本港土生土長的運動員發展潛力巨大,二是中國“海外兵團”不斷為港隊注入生力軍。 
 
  政府應趁港隊在多哈亞運會上吐氣揚眉的契機,增撥資源為精英運動員提供全面支援,擴大資助項目,檢討“優才計劃”在引入體育人才方面的不足,社會各界特別是商界也應更多關心香港體育並大力支持,以利港隊進軍08年奧運和09年東亞運動會,創造更佳成績。 
 
  社評說,今屆亞運會,本港土生土長的運動員有超水平的表現。其中滑浪風帆選手陳敬然、陳慧琪、何智豪包辦1 金2 銀,證明滑浪風帆是“港產”運動員的強項。黃金寶和張敬煒分別奪得單車公路賽金牌和單車記分賽金牌,亦顯示“港產”運動員在單車項目上有優勢。此外,女子羽毛球單打銀牌葉姵延、三項鐵人銀牌李致和、女子四人泳賽“四小花”等,都是典型的“港產”運動員。08年北京奧運,本港奪金或奪銀熱門,當屬風帆與羽毛球。內地移居香港的運動員亦創佳績,如早在內地成名的老將王晨,以及曾為本港贏得奧運銀牌的乒乓孖寶李靜、高禮澤,都從中國強將手上奪走金牌。 
 
  社評表示,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包括為香港精英運動員提供更多資助,撥款給各體育總會,以及興建體育場館。由於有很多東亞運動會的項目,不在香港體院“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的13個項目之內,政府應考慮擴大資助項目。本港體育的精英化,還應有普及化作為基礎。目前本港大中學生,打機唱K的不少,熱愛運動的不多,原因之一是學校沒有足夠運動場所。現時康文署轄下的公眾運動場所,不少可供學生使用。當局應設立當值制度,聘用合格的老師或體育訓練員,長駐有關運動場所,指導青少年訓練,推動體育運動在青少年中普及。 
 
  社評表示,目前的“優才計劃”,不利於本港引入體育人才。按照計劃,年齡、學歷和成就獎等三項評分,總分達至80分以上的運動員,才有希望被引入。該計劃強調高齡高分,青年低分,過份強調學歷,但在國家或國際認可的資格、獲奧運獎牌、國家/國際獎項方面,卻評分過低。政府應加以檢討和改善。此外,政府應設獎勵機制,鼓勵社會各界對本港體育提供更大支持,特別是商界,若關心本港體育事業並作出慷慨捐助,在稅務方面應可有豁免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