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今年6月12日,貴州望謨縣油邁鄉平蔔村遇洪水,油邁鄉文教統計員韋正雄為搶救寄宿他家的32名學生,痛失7名親人。這位英雄在事後不僅沒有去登記自己的事蹟,還將其行為看成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有關部門在表彰抗洪搶險先進人物時,名單上也就沒有他的名字。
當媒體讓社會認識一位元甘願平淡以對的英雄人物時,人們看到更多的,是英雄背後人們對自然災難的應對方式與態度,還有自然災難面前個體發自內心的崇高行為。自然的災難與人的精神崇高,在讓人們敬畏與感喟的同時,也引起發了更深切的思考。
事發當天下午4時,望謨縣氣象局發出警報,“個別鄉鎮有暴雨,連續降水有可能引起個別地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而韋正雄“當時真沒在意”。這種心理在當地也是“自然”的。因為在這個自然村落,老人們的記憶裏沒有發生過大洪水。但是,現在的生活中卻有著更多資訊,正在不斷發出警示資訊。在黑龍江,百年一遇的洪水衝擊學校,造成重大學生傷亡事故;還有泥石流衝垮民房的報導,也常見諸報端。
社論指出,這些自然災難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就是人們憑“自然”的感覺,認為自己的環境絕對安全,沒有應急防範措施與意識。當然,更談不上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村民居住地的安全調研,並提出相應的災害應急預案。韋正雄是文教統計員,他做的也僅僅是文教方面的統計。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易發生自然災害地區的先期調研、防範,卻是減少自然災難危害人類安全的最重要一環,特別是將這種教育引進課堂,讓孩子們在各種自然災難發生時,有自我救護的意識與方法。
望謨縣表彰與宣傳抗洪救災英雄人物,對英雄的宣傳也只是喚起人們救助他人的精神,並肯定英雄行為。但是,正如韋正雄所言,在災害中救人是偶然的,而且是自然的行為。是的,這是一種自然的崇高,在災難面前,他突然被激起人類本能的相互救助行為。對他的表彰、宣傳是必要的,更為重要的是,社會要有一種機制,就是防範自然危害人類生存的機制。一個地方的自然災難,要成為更廣範圍內的地方性防災教材;一個日子裏發生的百年一遇的災難,也要成為今後永久的警醒。
媒體報導說,目前,望謨縣正在進行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階段,韋正雄身為統計員,需要不停地下鄉調查。
而對他個人來說,並不關心自己是不是會成為英雄人物,關心的是還要將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通過媒體的眼睛,人們感受到另一種難言的遺憾:基層文教行政人員的日常工作,大多是在圍著上面的指示轉,而沒有被賦予更多的“鄉土責任”。如果易發生洪水與泥石流災難的山區文教行政人員,能調研學校與學生可能受到的災害,並編寫預防性的簡易教材,讓孩子們有更多的基於關愛生命的技能與意識,也許更符合以人為本的文明理念。
“以人為本”從來就不是一句口號,地方政府與教育部門通過韋正雄英雄事蹟與平蔔村洪水災難,下一步應該要有許多具體的調研工作要做。
社論總結,人不能兩次跌倒在同一個坑裏,人類也不能兩次遭受同樣的災劫,只有通過吸取教訓並戰勝或避開災難,人類才是智慧的、崇高的。如果在關鍵時刻,只是通過個體的自然救助才能減少損失,造就英雄,這樣的英雄也是悲劇性的。這種英雄是自然生成的,因而也是悲愴的。我們不願看到這種悲愴,這樣的悲愴越少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