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文明衝突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9 10:12:22  


  中評社香港10月19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的“每日時評”發表題為“從帕慕克得獎說起”的評論文章,如果說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硬生生地在世界不同文明間砍下了一刀,那麼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漢·帕穆克,就是文明裂痕的縫補者。

  文章指出,5年前的紐約911恐怖襲擊,讓亨廷頓提出的“文明衝突論”而聲名大噪,並引發熱烈的討論,還有人頌揚他有先見之明。亨廷頓迫使世人去相信文明與文明間是不能相容的,是必然會引爆衝突的,而最近這幾年接連發生的恐怖襲擊,就是最好的例證。

  帕慕克絕對是與亨廷頓唱反調的。帕慕克的作品強調的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間彼此具有驚人的相像程度,經由交會後,彼此的角色會開始互置異位,到最後甚至是變成一體,身份界線模糊,難以區分異己與自我。

  文章表示,他的其中一部小說《白色城堡》,講的就是東西方相遇的故事:一名被俘虜的威尼斯學者與一名在蘇丹皇宮裡工作的土耳其官員,兩人相遇後,才發現彼此竟然長得一模一樣,從初時互相排斥、敵對,到逐漸相交、相識,再到融為一體,兩人不僅交換了兩個不同世界的知識,還互調身份以及各自的生命經歷。

  帕慕克曾說過,所謂的東方和西方,只是文化的概念,是想像出來的產物。換句話說,東方與西方文明並非如杭廷頓所言,本質上是衝突的、水火不容的,帕慕克創造的威尼斯商人與土耳其官員這兩個人物,分別代表著西方與東方,兩人在見面時,先是驚覺彼此是何等地相似,在相處時日長了之後,更發現彼此的生命不但能交會還可以交換。

  有人說,帕慕克得獎是因為他的政治立場,並非文學成就;帕慕克本人曾因為公開批評土耳其政府不正視歷史,否認土耳其人曾在1915年大屠殺150萬亞美尼亞人而遭當局控告。

  文章指出,但其實瑞典文學院今年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他,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希望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能透過他的作品,走出文明衝突論狹窄框架,開拓一個文明可和平交融、可彼此取代的全新視野,因為這對舒解當前世界不同文明或宗教間日益敵對、緊張的關係是很重要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