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整頓駐京辦關鍵在審批程式公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4 16:58:09  


  中評社香港9月4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日前,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正在制定一份整改地方和企業駐京辦的方案,首先涉及52家副省級以上政府辦事處和大型國企駐京辦。5000餘家政府駐京辦事處正面臨著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機,一些基層縣市政府駐京辦事處恐怕難逃被裁撤的命運。(9月3日《經濟觀察報》)

  社評說,駐京辦確實已經成了一個問題。此前有媒體報導,一些駐京辦事處成為腐敗高發區,本地一些領導或領導家屬來到駐京辦,駐京辦提供接機、送機,吃、喝、住、行及購物等種種超標準服務,或免費服務。一些駐京辦也成為“跑部錢進”的主要管道,並因此被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去年年底的審計報告中點名。而“跑部錢進”同樣造成了腐敗,有些駐京辦每年花費大量灰色經費,用於疏通與相關部門的關係。

  因此,採取行政手段,大力整頓各地駐京辦是必要的。但是,從根本上說,駐京辦之所以存在問題,並不是因為地方政府或者企業在北京設立了這些辦事機構,而是因為在相關審批程式的公開透明上存在問題。

  社評指出,依據憲法規定,地方政府擁有較大的財政與行政管理權,但同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又發生非常密切的關係,比如中央政府對地方實行財政轉移支付,地方的大型投資專案需要中央政府相關部門批准。這樣,地方政府需要某個經常性管道與中央政府相關部門保持聯絡,因而地方政府官員到北京辦事,由本地駐京辦提供食宿、交通,也不失為節約行政成本的一種手段。

  但是,因為中央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政出多門,而且在一些項目的運作上,存在著相關審批程式公開化、透明化程度不夠的問題,這就讓地方政府和企業產生了到北京以灰色手段進行活動的衝動,建立駐京辦就成為必然。駐京辦恰恰是在上世紀90年代之後迅速膨脹的,原因在於,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經濟增長,積極尋找有利於增長的資源,而有些資源掌握在一些相關中央政府部門手中。當權力因審批程式不夠公開透明而缺乏剛性約束時,地方政府之間的公關競爭,就自然走向了灰色操作。

  社評說,地方政府之所以能通過灰色手段“跑部錢進”,也是因為,地方政府的財政制度隨意性較大,駐京辦的財務管理漏洞較多。假定地方政府的一切支出都經過詳盡的預算審議,地方政府就不大可能拿出太多公關費用;假如駐京辦的財務管理比較健全,則這樣的支出也很難入賬。現在的問題是,駐京辦的日常經費和公關費用,詳盡列入地方政府的預算、經過當地人大審議的恐怕還不多,於是駐京辦花起錢來,自然可以不受財政紀律的約束。

  整頓駐京辦是比較直接、也是短期內可以見效的辦法,但解決根本問題還需要從約束權力入手。只要有關中央政府部門分配資源與審批的程度不能嚴格公開透明,地方政府就可能對這些部門公關;只要負責分配資源、審批的官員擁有過大的自由裁量權,則地方政府和企業就可能會以灰色手段進行公關。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駐京辦即使被取締,也會以別的名目存在,其活動很可能進一步游離於地方政府與地方人大的制度約束之外。

  社評表示,因此,解決駐京辦問題,重要的是通過審批程式的公開透明,減小地方政府設立、擴大駐京辦的激勵;同時,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公共財政制度,強化地方人大對行政部門、包括駐京辦的財政控制與監督,讓駐京辦的開支花在正大光明的地方。解決了這個問題,駐京辦反而可以發揮正面作用,比如溝通中央政府各部門與地方政府的資訊,在戶籍制度沒有廢除的情況下,為當地戶籍來京民眾提供必要的服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