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90%退學因沉迷游戲:對大學生玩手機也應幹預引導
http://www.CRNTT.com   2022-09-07 20:15:01


 
  智能手機已成為學習、生活必需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控制,需要禁疏結合。“禁”包括禁止在課堂上使用,以及游戲平台建立防沉迷系統,限制玩游戲時間,而“疏”則是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家校共育”,在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時,加以引導,教師要減少用電子產品布置作業,而家長,要陪伴孩子,共同使用智能手機,在使用過程中,教育孩子控制時間,識別不良信息,同時,通過陪伴,培養孩子更廣泛的興趣。

  二是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脫節。我國高中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學校在管理學生時還會說,“等考上大學後,你們怎麼玩手機,都沒有人管你”。可是,如果學生上大學後,真無節制地玩手機,沉迷游戲,他們能成才嗎?這暴露出基礎教育的短視與功利。

  由於缺乏自主管理能力,有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後,就整天渾渾噩噩,沉迷游戲。對此,有的大學采取的應對辦法,就是沿用高中管理方式,并把考研作為大學生統一的目標,於是出現“考研高考化”“大學高中化”的現象。然而,對這種管理與教育方式,也有不同意見。有人質疑:這樣培養的學生今後走進社會,不是照樣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嗎?可高校如果讓學生自主管理,就會出現有的學生沉迷游戲而退學的情況。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大學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這是正確的,但是,這需要做好“大高銜接”。在高中教育階段,應加強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規劃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而在大學教育階段,則應重視大學新生入校後的適應教育,讓學生了解大學與高中的不同,通過為每名大學生配備大學學業導師,引導大學生確定適合自己的大學學業發展目標,制訂與之對應的學習計劃,學會大學時間管理。

  總之,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能力貫穿在整個教育過程之中,并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因沉迷游戲而退學的大學生確實不值得同情,但是,卻需要反思他們接受教育的缺失,要積極作為,減少直至杜絕這樣的事發生。(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熊丙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