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賣5斤芹菜被罰6.6萬元:小過不當重罰
http://www.CRNTT.com   2022-08-31 18:30:01


 
  最後,受到處罰的是收入微薄的小商販。羅某夫婦以賣菜為生計,從該案細節也可看出,這對夫婦生活不易。進貨7斤芹菜,2斤被送檢,最終賣出20元,扣除成本後盈利恐怕只有幾元。這樣的收入與巨額處罰形成強烈反差,正如羅某夫婦所言,幾乎是被“一下子罰死”。普通菜販因賣5斤芹菜而收到巨額罰單,導致生活陷入困境之憂,如此遭遇引發公衆同情也是人之常情。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怎麼重視都不為過。但是對相關部門來說,重視與重罰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從保障食品安全的鏈條來看,賣菜這一環節很重要,經營者沒有嚴格履行保障食品安全的義務是該罰,可監管執法不能脫離市場實際條件和環境。就拿此案來說,菜販購進7斤菜,有時并不會進行專門品質檢驗,更何況這些指標在專業機構也用了1個月時間才出檢測結果。處罰之後,菜販查驗產品品質的方法和效率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味“用重典”,反映出的更多是相關監管單位對基層群衆的冷漠,以及工作方法的簡單粗暴。

  要想切實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更科學、合理、負責任的監管方式。將保障食品安全的責任完全下沉給小微經營主體,要求羅某夫婦這樣的小商販憑一己之力甄別哪些菜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每一把菜都要長期保存收據、留存進貨來源底單,一旦出錯就用傾家蕩產的標准來罰款,這恐怕不是對食品安全的真正重視,更像是懶政和推卸責任。監管單位不能只把眼睛放在“罰”上,還得加強事前和日常監管。此案件一出,不少網友就給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支招,比如前置檢查程序、在市場統一檢測、讓安全的蔬菜上攤子、不安全的蔬菜下架。這些辦法,想必比不顧實際地一味重罰來得更有效。

  在守護“舌尖安全”時,如何既貫徹好“四個最嚴”要求,堅持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又做到合情合理合法,需要相關部門以此次事件為戒,深入反思,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來源:農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