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盲盒“掃盲”,割韭菜的游戲規則該改了
http://www.CRNTT.com   2022-08-19 18:30:26


  8月1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公開征求《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其中對盲盒銷售的商品類型、價格制定,抽取概率等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作出了政策規範,并且提出要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堵住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盲盒模式來推銷劣質商品、侵害消費者利益的漏洞。

  盲盒是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的一種商品推銷模式,它利用了消費者的好奇心理促進商品推銷,消費者對盲盒的內容不能預知,打開後也許能收獲超出其付款價值的商品,得到一個驚喜,但這種驚喜其實是建立在其他消費者收獲一份沮喪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甲獲得驚喜,實際上是乙甚至丙、丁把自己的利益讓給了他。但即使如此,由於“游戲規則”明確在先,讓出利益的消費者通常也願意“認賭服輸”,不會有什麼計較。而商家則通過這種模式增加了銷售,收獲到了利潤。

  由於這種盲盒模式有一定的游戲性,給消費生活賦予了一層輕鬆色彩,因此在年輕消費者中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以至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甚至一些不諳世事的小朋友也熱衷參與。而一些不良商家看到這種模式有利可圖,便也不斷變換花招,推出各種看上去很有吸引力的銷售模式,趁機把一些劣質商品塞在盲盒裡推銷出去。

  由於盲盒的“游戲規則”由商家一手制定又不向消費者公開,特別是對抽取概率等秘而不宣,導致越來越多的“盲盒愛好者”成了不良商家收割的“韭菜”。更有甚者,即使是部分有幸抽取到的超值商品,往往也是“中看不中用”,當消費者要求售後服務時,商家卻可以用盲盒作為借口,將應負的責任推得幹幹淨淨。如果對這種現象聽之任之不加監管,盲盒或將成為影響市場健康消費的一個“絆腳石”。

  目前我國一些城市商場裡流行的盲盒模式,已經不再是一種純粹的游戲,而是一種新生的商品銷售手段。既然盲盒已經成為商品銷售手段,理應將其納入市場監管的體系之中,用市場規則進行約束。此次市場監管總局出台的征求意見稿,針對盲盒模式中出現的現實問題作出規範,其目的是引導這個模式向理性方向發展,而不是任其“野蠻生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