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7死8傷!面對“野生景點”,人們對危險的感知為何鈍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8-16 20:54:42


 
  當野生景點在社交平台上刷屏,人來人往、不亦樂乎的打卡場面,極可能讓更多人聯想到大自然風光溫柔愜意的一面,而忘記了自然環境中潛藏的風險,以及在自然災害面前,生命的脆弱和無常。這種“遮蔽”,往往可能帶來致命的後果。

  人當然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但不少發生在“野生網紅景點”的游玩、徒步、探險等悲劇事件,卻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不斷提醒人們不要因風景之“奇”而忽略境況之“險”。在自然環境中,尤其是未經開放、救援力量不能及時趕到的群山密林中,人們的自救能力是有限的,即便周圍有不少同行的驢友、玩伴,如果自顧不暇,又談何發揚相互幫助、互相救援的人道主義精神?而且,災害等極端事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大自然切換到“狂暴模式”時,再小概率的災害風險事件,都可能給人帶來滅頂之災,使人們瞬間陷入絕境。

  在一些“野生網紅景點”,當地會把危險區域圍擋起來,并樹立風險提示牌,一些地區還會組織專門的管理人員巡視,提醒和驅逐嬉戲玩耍的游客。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當人們搜索好玩的去處時,平台會對這類“野生網紅景點”作出風險提示。但當越來越多人驅車前往而又安全返回,越來越多人把精美的合照、風景照“曬”在網上,越來越多人禁不住周圍親朋好友的勸說、組織,人們對危險的感知就可能變得鈍化,對潛在風險麻痹大意。

  截至目前,山洪災害造成7人死亡、8人輕傷,這個結果讓人難過和心痛。一些網友說,我們不能以後知的上帝視角看待這次事故。但面對悲劇,我們仍然有必要深刻反思,從中汲取教訓,提高風險意識。和挑戰極限、穿越在深山密林中的探險人士不同,一般情況下,前往“野生網紅景點”游玩的人,都是普通旅客,人數也比較多,有時其熱門程度絲毫不亞於常規景點,以至於游客會產生一種自己在正規景點的錯覺。對於這些情況,當地管理部門除了樹立風險提示公告,還要拿出更多安全防範措施,引導游客安全出行游玩。此外,有關如何對待和治理“網紅野生景點”的問題,也值得人們從優化社交媒介呈現、完善出行攻略等多個角度進行反思,避免悲劇重演。(來源:中青評論微信公衆號 作者:白毅鵬)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