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做家暴的“羔羊”
http://www.CRNTT.com   2022-07-29 21:54:12


 
  同時,司法解釋對家庭暴力行為種類作了列舉式擴充,明確凍餓以及經常性侮辱、誹謗、威脅、跟蹤、騷擾等均屬於家庭暴力。專家認為,這不是泛化家庭暴力,更不是幹預公衆私生活,而是通過細致規定來便於家暴受害者操作。這樣的細化敲定具體情節,也便於更好普及反家庭暴力相關法律知識,推動公衆更加明確認知到人身安全保護令并非是一個空談的法條。最高法還列舉了家暴證據形式,包含了當事人陳述等直接證據,以及被申請人與申請人或者其近親屬之間的錄音短信等或能作為直接證據的證據,這顯然也表達了法律堅定反家暴的決心。

  此外,這次司法解釋還有另一大亮點,便是降低了案件證明標准。根據《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即構成家庭暴力。有分析指出,在司法實踐中,對於案件證明標准,往往要求較高,需要達到“高度可能性”。根據最新司法解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的證明標准,達到“較大可能性”即可,由此大幅降低了申請人的舉證難度,也能讓更多的家庭暴力行為,在新的“證明標准”面前顯出原形。

人身保護,更有力

  對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行為,最新司法解釋加大了懲治力度。明確對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予以嚴懲,依法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定罪處罰,以刑責嚴厲打擊。這樣一來既維護了人身安全保護令權威性,更強化了對不法分子的震懾。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相關負責人表示,消除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是家庭文明的標志,是社會文明的基石。家和萬事興。依法打擊各種形式的家庭暴力行為,維護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是司法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需要全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

  對此,光明日報就有評論稱,期待在此次最高法人身安全保護令最新司法解釋後,社會各界能對反家暴相關法律政策不斷完善保持持續關注,以使得越來越多家暴受害者能够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在進一步明晰人身安全保護令的適用範圍後,如何加強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有效執行也應盡早商議解決。澎湃新聞則有評論指出,最高法出台的最新司法解釋,以規範人身安全保護令為發力點,以司法之力為家庭成員護航,為反家暴又築起了一道堅固屏障。(來源:山東商報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鄒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