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疫情之下,更需高溫津貼早送“清涼”
http://www.CRNTT.com   2022-07-20 17:21:00


  7月7日,正值小暑節氣,北京開啓晴熱暴曬模式。下午14時左右,南郊觀象台氣溫超過35℃,因為近期雨水多,更顯潮濕悶熱。自6月中旬以來,我國迎來今年範圍最大、強度最高的高溫天氣。除了建築工人、清潔工等傳統的戶外勞動者外,外賣和快遞小哥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別是防疫一綫人員等也都面臨高溫“烤”驗。一年一度的高溫津貼能否及時發放,既涉及戶外勞動者的權益,也牽動公衆的心。

  要特別強調的是,高溫津貼不是用人單位給勞動者的“福利”,而是受到國家法律保障的合法勞動報酬。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納入工資總額。在2012年有關部門制定了《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據不完全統計,28省份已陸續出台實施細則,公布高溫津貼發放標准,多地明確按月或按天發放。越是艱苦的工作,越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照拂。

  夏季本是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期,疫情防控常態化對勞動者的保護、對工作環境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做個核酸檢查,來回也就短短十分鐘,一身大汗!大白們怎麼扛的啊!”“空調修好了,小哥工裝都濕透了!”……高溫炙烤下的一綫防控工作者、馬不停蹄的外賣小哥們的辛苦可想而知。日前,全國總工會印發《關於做好2022年勞動者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用工單位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的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勞動保護工作,降低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對勞動者身體健康的危害,并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對於一些快遞小哥、建築工人反映的,“從來沒有見過高溫津貼,更不知道該和誰要”等問題,各地工會和勞動監察等部門,應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管與監督,杜絕高溫補淪成為紙上補貼,并接受職工的投訴,切實維護職工的各項權益。

  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用工單位遇到了困難,這是客觀事實。但企業困難不是也不應成為拒發高溫津貼的理由。那麼多員工堅持在酷暑中勞動,就是在以實際行動支持企業的加速複工複產。酷暑無情人有情,用工單位要按照法律法規,不折不扣地發放高溫津貼,凝聚起複工複產的合力。讓高溫津貼不淪為“紙上津貼”,讓員工感受到政策關懷的“清涼”,感受到單位的溫暖。(來源:北京晚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