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小泉“不能拍蒜”,更不能裝蒜教育消費者
http://www.CRNTT.com   2022-07-19 16:59:51


 
  毋庸置疑,不是所有不能拍蒜的刀都是次品。很多專業人士就科普了,硬度較高的材質比較脆,橫拍會導致刀具變形,從而發生斷裂。德國雙立人刀具也曾出現拍蒜後斷裂的情形,這跟刀具設計順應德國人愛竪著切不愛橫著拍的習慣有關。但再怎麼說,你得提前用醒目方式告知用戶:這款刀具不能用來拍蒜,若要拍蒜,請用可拍型刀具。否則,拍完蒜“蒜輕傷,刀重傷”,張小泉還真甩不了鍋。

  某種程度上,從“不能拍蒜”到“中國人切菜方法不對”,反映的深層次問題是張小泉的商業策略跟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的“不合拍”——人們討論的,表面上是菜刀能不能拍蒜,實則老字號刀剪品牌能否跟中國人烹飪習慣和生活理念適配的問題。

  都知道,在中國,絕大多數家庭都是“一把菜刀走天下”。文能雕花刻葉,武能砍骨切肉,拍黃瓜剁碎肉,都是日常操作。對厨用刀具而言,就算再強調專業性、技術含量,都應貼合消費者需求去設計制造產品。尤其是張小泉這樣頭頂“百年老字號”和“中國刀剪第一股”名號的,更是承載了“更熟悉中國消費者”的用戶期待。此次風波中,張小泉被“蒜計”,就跟其沒能滿足用戶期待有關。

  相形之下,張小泉的厨房剪可以一剪多用,又能拆快遞,又能做針綫活、剪魚肉,其用途的多面性就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需要。張小泉方面的最新回應稱,正考慮能研發拍蒜的刀,但它更該考慮的,是怎麼避免跟國人的刀剪使用習慣脫離。

  退一步講,張小泉搞品類細分沒問題,但不宜為了彰顯自己設計的“科學”而去否定其他。

  毫無疑問,公衆沒必要因這起風波就全盤否定張小泉,將它貶得一文不值,但對張小泉方面而言,從翻車中汲取該汲取的教訓,仍很有必要。最起碼的,不能給人“裝蒜”之感。(來源:紅星新聞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佘宗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