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分錄取,也可以理解為考試加分,本質上會對考試的公平性造成傷害。正因如此,各地均嚴格控制政策性加分範圍,并呈日益縮減趨勢。如今,部分地區反其道而行之的“政策創新”,無疑讓人們看到了權力必須要“關在籠子裡”的必要性。
部分人“降3分錄取”,就意味著有些人可能因此而無法被錄取,而原因不在考卷上,竟是因為戶籍所在社區曾有人上訪過。被加分的莫名其妙,受影響的更是比竇娥還冤,很難想象如此奇葩的政策是怎樣蓋著大紅公章出台的。戶籍決定、搞“連坐”,完全與現代文明背道而馳,更會直接催生一個結果,即讓社區居民將憤怒的矛頭對准上訪戶,讓其備受壓力,甚至在鄰裡面前抬不起頭來,從而杜絕再次上訪的念頭。
“無訪”從來不是一種榮譽。無需上訪當然最好,倘若有情況需要向有關部門反映卻憋在心裡、默默承受,也是不正常的。相反,上訪是民衆表達訴求的一種方式,通過書信、電話、走訪等方式向各級政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不僅便於自身問題的解決,也有利於化解矛盾隱患和相關部門掌握綫索、了解實情。近日,唐山開展的“雷霆風暴”專項行動,全天候接收群衆來電來信、接待來訪,就是一次個案引發的大接訪行動,受到群衆歡迎。如果信訪渠道暢通,有關部門有錯必糾、有疑必查,又怎麼會形成危害一方的黑惡勢力?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有國家信訪局,怎麼能明目張膽地視上訪為問題呢?正如《信訪條例》第一條所言,是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衆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的條例。第三條更明確指出,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複信訪人。不得不說,新聞中的做法,幾乎是一種另類的“截訪”,出於個人利益、部門利益不惜動用政策工具形成獎懲效應,讓想要表達訴求的人望而生畏。中考降分、景區半價、優先錄用、免費公交等政策,無不是出於這種目的而權力濫用的體現。
與之類似的,還有“討存款疑遭賦紅碼”事件,不直面矛盾解決問題,而是通過動用本無權動用的政策工具而對部分人群精准打擊,不僅傷害了群衆的合法權益,更使得自身公信力受損,必須引起警惕和反思,并以雷霆行動倒查追責,避免再次出現這樣的醜聞鬧劇。(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宋鵬偉 本文略有删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