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高校對國際排名說“不”引熱議,聽聽業內學者怎麼說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3:53:00


 
  操太聖表示,公開對國際排名說“不”,體現的是南大的辦學底氣。這種立場和態度彌足珍貴,相信也會激起其他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的積極思考。

大學不應量化管理,而是育人的地方

  “南大提出這樣的做法不簡單,是高校中的一股清流。”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王洪才教授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很贊成高校“不再將國際排名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首先,如果按照排行榜辦學,中國大學將會越來越同質化、低質化,慢慢失去特色,而大學恰恰應該是最有個性、充滿活力的地方。按照一個模子辦學,大家都追求量化的指標,最後難免淪為用行政化、命令式的方式管理高校。

  王洪才說,高校應該是充分發揮老師、學生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地方,這樣才能引領學術前沿,但現在很多高校一味追求論文發表數、科研課題數、教授院士數量、學生數量等等,將本應育人的場所變得不顧長遠發展要求,老師也越來越失去自主權,這是不符合大學老師職業特點、違背大學辦學規律的,因此老師學生的創造性也會大打折扣。

  “追求外在的數量,我們是很容易趕上國外的。”王洪才說,大家都知道,現在中國高校論文發表量近十年是很高的,但我們應當看到的是國際一流高校辦學的理念與精神,而非外在的量化數字。

  王洪才坦言,教育部也提出高校要“破五唯”,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但是具體實施下去是比較難的。“特別是現在的考核制度,很多大學期望辦學很快就能出成績,相互攀比,而內涵的東西,恰恰給忽視掉了。”他說,因為做出內涵是需要沉靜下來的,大學最主要的是人才培養,如果大家無心教學,人才培養不就自然而然邊緣化了嗎?這就造成惡性循環。所以,怎麼走出這一困境,很關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