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康師傅老壇酸菜面重回貨架還需下足“功夫”
http://www.CRNTT.com   2022-04-21 19:18:20


 
  消費者的“記恨”,對企業而言也是一種倒逼,提高了企業挽回受損品牌形象的成本。不管是消費者的“記恨”,還是市場監管部門依法依規的懲治,都提高了企業的違法違規成本,都能形成一股倒逼企業向善向上的力量,而消費者的“記恨”,更是一種無形的懲治力量。商家只有誠信經營、用心服務、小心呵護品牌形象,才不會“被動”,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可與青睞。

  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重回貨架,并非不可,但距離“土坑酸菜”事件時間太短,企業要想讓消費者重新認可自己的品牌,就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天真地認為消費者能够迅速接受自己。面對受損的品牌,企業要進行品牌形象重塑,要讓消費者看到企業的誠意,要做好全過程品控,比如,加強對老壇酸菜方便面酸菜包生產過程的監管、讓生產過程透明化,讓消費者監督,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放心,才能慢慢重塑受損的品牌形象,也才能避免“土坑酸菜”問題的一再出現。

  就此而言,康師傅這麼著急讓老壇酸菜方便面重回貨架,選錯了時機,或是低估了消費者的“記性”。消費者對此不“買賬”,意味著康師傅還要為此承擔“土坑酸菜”事件造成的品牌形象受損後果,“土坑酸菜”事件不可能因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重回貨架而一筆勾銷。

  另外,對於市場監管部門來說,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要加強對商品質量的監管,盡好自己的監管責任。比如,“土坑酸菜”事件,如果不是媒體曝光,問題可能仍難浮出水面。面對輿論對於當地監管部門是否存在監管責任缺失的質疑,此時,監管部門更要站穩自己的立場,避免“瓜田李下”。

  引發廣泛關注的負面事件不是那麼好“翻篇”的,相關企業既要誠心道歉、彌補消費者的損失,更要真正吸取教訓、彌補管理漏洞、加強質量管控、嚴把質量關,才可能過了消費者的“口碑關”。挽回受損的品牌形象,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要重回貨架,重新讓消費者接受自己,還需表現出充分誠意、下足“功夫”。(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作者:戴先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