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警惕不良App收割國民時間
http://www.CRNTT.com   2021-08-10 16:12:24


  政務服務App讓居民辦事少跑腿,綫上辦公App在防疫期間大展身手,購物外賣App更成為網民“必需品”……隨著互聯網科技發展,各類規範的App正讓百姓工作生活日益便利。然而,媒體調查發現,一些不良App正通過化妝術、利誘術、隱身術等多種套路在各環節設卡,打造“時間圍獵場”,大肆“收割”用戶時間,從而實現牟利目的。

  時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時間也是最大的成本。一個人想要幹成一件事,沒有一定的集中的有效的時間投入,注定只是做了一個“肥皂夢”。如果一個人在年輕時就能聽明白“時間都去哪兒”,那麼有很大的概率“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上升到“國民總時間”,更會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可以預計,會有更多學者關注并研究“國民總時間”概念。

  互聯網的發展,是建立在“國民總時間”再分配基礎上,就目前來看,互聯網占時有些驚人。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的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8個小時。其中,通信、網絡視頻、網絡音頻類App是手機網民最常用的軟件,使用時長占比都超過10%。而在平均數掩蓋下,不少網民智能設備使用時間,已經超過了總時間“半壁江山”。正如這個暑假,一些人的時間就沒日沒夜地交給了手機。

  當然,任何一種工作學習消費娛樂,都是以時間為前提的,不能簡單地因為互聯網乃至一種App占用時間過長,而簡單對其負面化乃至妖魔化。更何況,互聯網的發展,一些App的出現,在占有時間的同時,也幫助用戶節約了時間。譬如互聯網政務,就極大地節省了辦事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不良App為“收割”流量,大量使用歪招,在用戶進入、使用、退出軟件程序等各環節透支用戶時間。

  當下,不良App成“時間圍獵場”的現象,還是十分嚴重的。媒體在調查中,發現了三個“典型性歪招”。第一招,喬裝打扮誘點擊,曖昧消息、工作消息都是虛假消息;第二招,心機利誘拖時長,賺錢之路、提現之路布滿層層套路;第三招,匿影藏形阻退出,退出符號、關閉符號多是誤導符號。這些真實存在,尤其是App彈窗廣告,簡直成了“牛皮癬”和“吸時器”,大量浪費了用戶時間。在今年3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就吐槽了“App廣告彈窗想找那個‘×’(關閉按鈕)會非常難找”,他還當場公布了舉報電話12321。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