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安徽400多年古橋被洪水衝毀!汛期來臨,如何守護古建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0-07-13 17:03:09


 
  一旦排查中發現安全隱患,應及時采取遮蓋、加固、支頂、圍擋、排水、防滲等措施進行處理。對確需全面維修、安全防護設施老化等情況,應按程序盡早啓動相應的維修保護、安全防護和基礎設施改造工作,確保古建築安全。

  事實上,除了在汛期采取應急措施之外,汛期來臨之前還應做好各種備汛功課。比如,檢修、完善古建築的各項排水設施,如屋頂排水口、地面排水溝、地下排水井、排水涵洞等,對老化、殘損排水構件的修複與更換,使得這些設施能够在汛期到來之時正常工作。

一窺古人排水智慧

  自古以來,防洪排水一直是人們在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過程中思考的首要問題之一。在萬金紅看來,一些古建築的前期選址和工程措施的謀劃,充分折射出時人在防洪排水方面的精細考量。

  “紫禁城建成600年來,幾乎從未在雨季遭受過水患,主要得益於其所擁有的一整套精密完善的排水系統。”周乾指出。透過紫禁城的排水系統,我們可以一窺古人的排水智慧。

  以屋頂排水為例,紫禁城古建築屋頂的坡面并非平面,而是坡頂到坡底由陡峭變緩和的一種曲面形式。這使得雨水降落到屋頂後,能够迅速往下排,且到坡底位置時,又能够向前方排出至地面。

  從地面排水來看,紫禁城古建築一般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台基的地面都有著3%-5%的坡度,使得雨水直排向台基端部。而台基端部的排水獸集藝術造型與實用功能於一體,既有利於台基水排向廣場地面,又能產生壯觀的視覺效果。各廣場的地面雨水或通過暗溝匯入內金水河,或直接排向內金水河,再由內金水河排出紫禁城。

  “需要說明的是,紫禁城整體地勢是北高南低,因而地面雨水最終匯集到紫禁城東南角的內金水河,從該位置及時排出紫禁城,經筒子河流入通惠河。”周乾指出,得益於一整套完備的排水系統,紫禁城的內金水河上的十餘座橋從未出現過因洪水衝擊而受損的情況。(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唐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