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國文明城市測評不考核占道經營 給流動商販一定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0-05-29 17:34:35


 
  劉振中認為,當前經濟形勢下,保民生、保就業是第一位的,這時提出保留地攤經濟,對中低收入群體、低技能就業群體、失業下崗工人和農村來城的務工農民,能起到較大幫助,也讓一個城市更有溫度、更有“包容心”。

  “這在當下是合乎時宜的,近年來由於經濟下行、產業轉移、機器換人對勞動力就業的影響較大,相關就業群體需要一個緩衝的過程,現在正處於過渡時期。尤其再叠加了疫情的影響,這些人群短時期內無法找到新的工作,非常有必要放開這一塊。”

管理模式有待探索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這是放開“地攤經濟”的一個信號。“放開不是‘放手不管’,需要邊界,要有一定規則。”汪玉凱說,過去的政策過於嚴厲,越是大城市管得越嚴。而實際上,這些地攤商販如果能在比如一個時段、一個範圍內有序開放,用規則逐漸調整人們的習慣,是可以規範的,不該因為它對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就將其“扼殺”。

  劉振中則表示,“原來采取的一直是你進我退、你退我進,一種相對對立的存在模式,現在開了口子,由相對對立走向相對兼容,肯定也要相應地修改相關管理措施和規範。現在‘地攤經濟’准許經營的邊界還沒定,接下來還要針對到具體哪類、具備什麼條件可以經營,都有待進一步細化。”他認為,今後如何讓地攤經濟和監管兩者相兼容的管理模式,還有待探索。(來源:新京報 記者:吳為、周依)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