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十年鴻蒙:國產操作系統能否“開天”?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16:35:30


 
對標谷歌Fuchsia 微內核方向一致,分布式設計不同

  外界習慣將鴻蒙系統與安卓、iOS對標。不過從誕生起鴻蒙的定位並不是手機操作系統,而是瞄准物聯網時代下的新一代操作系統。


  鴻蒙選擇微內核作為操作系統的設計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物聯網的特點。相較於宏內核,微內核的優勢在於安全和低時延等特點,此前華為創始人兼董事長任正非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就提到,鴻蒙的產生本身並不是為了手機,而是為了物聯網。“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鴻蒙)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

  此外,不管是iOS還是安卓系統,這兩個基於Linux、U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過於複雜。

  餘承東表示,安卓系統中1億行代碼,僅內核一項就超過2000萬行代碼,但平常真正用到的只有內核中8%的代碼,如此龐大和冗餘的設計很難保障流暢度。餘承東認為,很多IoT設備內存非常小,但安卓系統對內存的要求很高,這導致IoT設備成本高、效率低,因此物聯網時代需要面向下一代的操作系統。

  但微內核也有致命缺點,由於驅動、文件系統等進程被外置,各模塊之間的通信需要經過內核“搭橋”,因此微內核的效率往往比宏內核要低,需要高性能運算的操作系統並不採用微內核作為架構設計,一般選擇宏內核或混合內核。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鴻蒙系統剛剛發布,應用生態尚未完善,目前鴻蒙系統的底層架構由鴻蒙微內核、Linux內核、LiteOS組成,這意味著目前能夠兼容安卓的應用。餘承東稱未來鴻蒙系統將發展為完全的鴻蒙微內核架構。

  在微內核操作系統上,華為並不是第一個嘗螃蟹者,谷歌在2016年便已經探索基於微內核的操作系統,而且定位也是物聯網場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