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產科幻片 正名路還長
http://www.CRNTT.com   2019-08-15 16:01:22


 
  如果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希望大家不要帶著好奇去電影院買票看《上海堡壘》,那不是對情懷的支持,而是對流量藝人不尊重表演的助長,票房的慘敗或許能够提醒後來者,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做好內容、打磨細節、講好故事方能贏得市場,就好像沒有明星,卻一騎絕塵,正奔著40億元票房大關而去的《哪咤之魔童降世》。如果還有可能,我們甚至希望大家忘記這部電影,起碼不要讓《上海堡壘》成為終結中國科幻電影探索和前進的罪魁禍首。

  “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神聖而質樸的觀點,既安慰了病患也撫慰了醫生。這句話經常出現在醫患雙方都已盡力之際,如今,也似乎適用於文藝評論。在觀衆、讀者的影視審美能力已經提升到與國際接軌之際,評論界對國產原創文藝作品的態度應該比一般影迷更“專業”,如能做到“有時是安慰,常常是幫助,總是能治愈”,那是最好的了。但最起碼,“呵護”創作者,要盡量專業,而不是一如影迷般宣洩。

  《流浪地球》讓影迷看到了中國電影雖然沒有非現實主義的“超級英雄”,但有更具有現實生活意義的全民英雄。毫無疑問,《流浪地球》點燃了希望——各種希望匯聚成一個希望,就是“中國電影的希望”。相信投拍《上海堡壘》之時,投資方、編創團隊、演職人員也是懷著同樣的目標的。但是,正如不能僅僅以“我們的愛豆很努力”來評價流量明星的演技,也不能僅僅以“心懷希望”就來評價一部作品的品質。遇到劇情發展、人物塑造都欠缺智商和情商的作品,被觀衆“同仇敵愾”,其實是一個可以預見得到的結果。在市場面前,也沒有理由抱怨“前一個出場選手水平太高”。

  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面臨的環境比較難。僅以電影產業為例,并不是每個環節都平衡發展,故而環環相扣的產業鏈還未形成良性循環。最缺的就是各種有益於事物本身發展的專業、職業技能和態度。被網絡造就的各種“大神”真的具備編劇、主演常識?投資方如果“相信”網絡“大神”的“能力”,那就應該投資“網絡大電影”,而不是真的院綫電影。也許觀衆就不會以《流浪地球》為比較標杆,那麼失望之情就不會那麼汹湧。莎士比亞說,沒有希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不會失望。

  國產原創作品,最考驗的其實是文藝評論界。影迷當然可以、完全應該暢所欲言。但是,文藝評論界則應該懷著“治病救人”的態度“診斷”國產原創作品,那才是專業。甚至,要懷有近乎母親對孩子那樣的無條件鼓勵和專業級呵護。事實上,頗有一批作品也確實處於繈褓期。但如果這些嬰兒還未有成長機會,就被口水淹沒了,那最終折損的還是中國電影。當然,投資方、編創、演職人員等決定電影品質的關鍵崗位上的關鍵人員,必須具備專業技能,才對得起觀衆、對得起文藝評論界的專業級呵護。(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孫佳音、朱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