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戒尺”的尺度在哪兒?有學校推行一件錯事三件補
http://www.CRNTT.com   2019-07-12 09:25:15


 
  “現在的孩子聰明太敏感了,我們主要擔心老師過於嚴厲的懲罰,會對孩子造成預想不到的心理傷害。”四年級學生家長謝女士說出了家長們的心聲,家長說十句不抵老師一句,希望老師在大多數時間裡態度和藹。

  接受調查的20多位家長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點,任何老師在對孩子進行懲戒之前,最好先和家長溝通。如果一味批評,家長嘴上不說,心裡肯定也會不舒服。

【學校】懲戒并不意味著“罰” 有學校推行一件錯事三件補

  記者采訪了幾位教育業內人士,對於教師“懲戒權”一說,她們坦言,現在確實出現了有些老師不敢批評學生的現實問題,但事實上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不能只有表揚,沒有批評。

  “隨著賞識教育的推廣,老師觀念也在不斷升級,懲戒并不意味著‘罰’,即便被賦予‘懲戒權’,我們也傾向於另辟蹊徑,盡可能避免采取‘罰’或者‘罵’的方式。”維揚實驗小學北區校大隊輔導員王健男告訴記者,學校推行的是“一件錯事三件補”,比如某個學生在學校裡面和同學“打架”,這個時候老師會讓這名學生去做三件好事,比如操場撿垃圾,幫助同學做一件事情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如果只賦予老師教育的義務,卻不賦予一定的權利,老師確實很難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一點對學生來說如此,對老師來說也是一樣的,我們希望懲戒權的明確可以讓我們知道可以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而不是靠自己去摸索把握這個度。”揚州一公辦小學張老師說,未來的實施細則越詳細越好,這樣老師可以規範行使教育懲戒權,避免矛盾。(來源:揚州晚報 記者:肖文、田文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