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漲油價民怨再起,定價市場化刻不容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1 14:28:38  


 
  況且,定價的裁量權掌握在代表政府的發改委手中,而油品的供應方是與政府利益攸關的行政壟斷國企,政府既下場踢球又充當裁判,利益糾纏之下必然會偏袒己方而有失公平。在市場中,供求關係決定的價格為最優選擇,而這種定價方式卻完全不能反映國內市場的供求關係,顯然並不合理。在這樣的定價框架之下,無論發改委對油價作何決定,消費者都無法通過市場在價格上作出反饋,只能如媒體頭版大標題一般,以一句“感謝發改委”無奈自嘲。

  多年以來,對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呼聲從未停止,而自1998年以來,成品油價改踏上征途,也一直向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1998年以前,國內油價完全由政府定價,調價頻率非常低;1998年6月,原國家計委推出了參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相應確定國內油價的改革方案,油價嘗試初步與國際接軌;2001年10月,發改委對接軌辦法做出完善,國內成品油價格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油價上下波動幅度在5%-8%的範圍內時保持油價不變,超過這一範圍時由發改委調整零售基準價;2008年底,“22天+4%”的調價公式被推出,即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由此可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多年以來都只停留在令價格與國際接軌,但在定價機制與國際接軌這一點上卻一直裹足不前,其行政定價的實質從未改變。即使時至今日,對成品油價改的討論依然集中在22天是否應該縮短等問題上,但若“原油+成本”的基本框架不被打破、市場定價無法實現,即使在調價周期、調價頻率、調價方式和掛靠油種上作何改革,都無法解決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問題。

  每次油價上調均有以“我國油價不算高”來辯護,其實具體價格的高低是否合理每個人有不同標準,政府需保障的不是某個具體價格讓每個人滿意,而是一個令價格在盡可能公平的狀態下形成的合理定價機制。若要實現這一點,無非是打破現行的“原油+成本”框架,實行市場化定價,以及開放市場,消除“兩桶油”實際壟斷之下行業發展以及民營油企受壓制的狀況,真正實現經營主體的多元化。(時間:3月21日 來源:南方都市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