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網友發帖號召尋車的舉動,雖然多持贊同態度,還是有人認為,沒必要因為對方是個“外賓”就如此興師動眾,理由是丟自行車的多了,你見過哪個失主受過如此禮遇?同樣的質問也對准了武漢警方,有人稱自己丟了自行車,報案都不受理,何以日本人就可以例外?不能說這種抱怨沒有一點道理,但還是太過敏感了,超常性重視的事例在網絡和微博發達的今天很多,並不限於外國人。比如,流浪漢司空見慣,那些被網絡冠以這哥那哥的流浪漢被救助就是證明。而且,武漢警方並不僅是因為日本友人丟了車才超常規重視,關鍵是該自行車價值1萬多元,武漢警方予以立案,並連夜組織開展偵查工作。
公共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引來圍觀,招致各種各樣的解讀已是網絡典型特征,這次“日本驢友丟車事件”帶來的各種吐槽也不例外。所謂吐槽就是“抬扛”、“掀老底”、“拆台”嘛,不能說抬得、掀得、拆得沒有道理,因為吐槽畢竟是有感而發,但無論何種吐槽,如果被過度解讀上升到不應有的高度,將其標簽化,就難免有片面和情緒化之嫌,就很危險,也不好玩了。當然,吐槽帶來的反思,還是有其正面效果的。比如,“日本驢友丟車事件”就可以讓我們再次領略網絡行動的強大,反思社會治安管理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時間:2月22日 來源:數字報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