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除中美戰略互信的三個障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3 18:27:12  


 
  造成中美戰略互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和深層原因:

  雙方真誠溝通不足,某些共識未見諸行動。去年1月胡錦濤主席成功訪美,雙方達成了意義深遠的新的戰略共識。目前,兩國在各層次、各領域都建立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對話機制,特別是最高層次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但也有某些中美對話流於形式,各說各話,說虛話套話,或者說歸說、做歸做,達成的共識沒有落到政策實處,更未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最近,美國國際集團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莫裡斯•格林伯格先生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過去幾年裡,本人有幸參加了一些中美兩國經濟學家和貿易部門官員之間的對話。結果每次情形都一樣。雙方各自陳述自己一方的問題和擔憂,並向本國政府匯報對方的問題及擔憂。雖然對話過程非常熱烈友好,但沒有解決阻礙兩國經貿關係發展的任何問題。”對此,中美雙方許多人都有同感。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對話機制不夠多,範圍不夠廣,層次不夠高,而是一些對話未能切中要害,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經濟摩擦政治化削弱戰略互信基礎。經貿關係一直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但隨著中美經貿摩擦增多且日益政治化,這一“壓艙石”的份量越來越輕,有時甚至成為戰略互信的“絆腳石”。美國多次提出要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加以制裁,繼續嚴格限制高技術產品的對華出口,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設置政治障礙。在今年的美國大選進程中,一些政客出於政治動機,競相把中國作為美國經濟低迷的替罪羊而加以攻擊。這些行為都對戰略互信有害而無益。

  實力相對消長引發心態微妙變化。隨著中美經濟實力差距縮小,美國從政府、學界、媒體到民間,都明顯加深了關於“中國崛起”威脅美國地位、“中國模式”挑戰“美國模式”的緊張與焦慮。同時,中國政府對美國的“輸出民主”和“人權外交”保持高度警覺;中國政治精英們感到中國的安全環境並未隨著自身實力地位的提高而改善,對美國在其周邊強化“戰略包圍”感到緊張與焦慮。儘管中美兩國政府高層一再相互宣示自己的戰略意圖不是為了損害對方,但都難以化解兩國社會中已經固化並還在加深的疑慮。

摒棄陳舊思維,為建立中美戰略互信掃清障礙

  如果不盡快努力摒棄過時觀念,糾正誤解與偏見,中美關係穩定的基石將會受到嚴重腐蝕,進而發生動搖。

  (一)摒棄零和思維。零和思維的最大危害在於具有“自我實現的預言”的性質。有人說,世界現代史上沒有過一個實力迅速上升的大國同一個維護霸權的大國和平相處的先例。但我們認為,歷史先例是由人民和他們的國家創造出來的。中美關係可以也必須創造避免爭霸、長期合作的先例,否則將損害兩國人民和世界的根本利益。正如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所指出的:“與中國的關係是美國有史以來必須管理的最具挑戰性和影響最大的雙邊關係之一,美中關係發展沒有指導手册可循,然而利益攸關不容失敗。”美國副總統拜登去年8月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一個成功的中國可以使美國更加繁榮”。同樣,美國經濟的復甦和繁榮,美國內外政策中積極的、包容性的因素,也有利於中國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