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9.11十年祭:反恐合作須放棄單邊主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5 23:08:55  


 
  任何歷史事件,無論多麼轟動,都不可能無端發生,都有其前因後果,都是歷史潮流在特定條件下的顯現。9.11事件也不例外。二十世紀被稱為美國的世紀,源於美國延續了歐洲稱霸世界的趨勢,以及在經濟、政治、軍事上稱霸這一現實。隨著冷戰的結束和美國日益強烈的單邊政策,回歸均衡和多元世界遲早會成為歷史的潮流。9.11前後在西方盛行的“文明衝突論”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反映了這一趨勢,而9.11事件及美國隨後採取的對策則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體現出這一趨勢。

  同樣,現代恐怖主義也有其宗教、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歷史根源,而美國對於恐怖主義的看法也經歷了一個演變的過程。在以意識形態衝突為標誌的冷戰時期,美國並不在意恐怖主義潛在的危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恐怖主義。古巴人波薩達•卡裡列斯(LuisPosadaCarriles)便在美國中央情報局驅使下炸毀了古巴客機,導致73個平民喪生的慘劇,而這個被稱作現代民航史上的“恐怖先驅”在面對委內瑞拉引渡威脅時,竟然得到以當時美國總統裡根為名譽主席的聲援委員會的支持,可見美國對於恐怖主義在不同時代、針對不同對象有著不同的解讀。至於“基地”組織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阿富汗戰爭期間在美國扶持下成長壯大更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我們現在重提這些事實,既非為了跟美國“算舊賬”,更非為恐怖主義提供任何“張目”的依據,而是為了說明歷史事件和社會現象有其直接及深層的成因,不明了其根源,便可能陷入盲動、盲從,不僅達不到反恐的目的,甚至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美國人民以及其它許多國家支持並參加伊拉克戰爭,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至於恐怖主義本身,則應受到全世界的譴責,無論是宗教、文化還是意識形態都不能成為殺害平民的藉口。從這一原則出發,打擊恐怖主義也不應根據宗教、文化或意識形態的不同而採取雙重標準和對策。也只有從這一原則出發,才能真正做到國際合作打擊恐怖主義。近年來,美國在這方面的做法有了一些變化,但出於意識形態和西方“衝突文明”的原因,仍難以做到真正的合作。

  現在,美歐不少評論將9.11視為美國開始衰落的標誌,為美國在東西方——尤其是美中——力量對比中浪費了十年時間感到可惜。這樣的觀點仍帶有明顯的“文明衝突”的痕跡,與美國當政者的眼光大體上是一致的。奧巴馬上台後曾想對布什政權過於明顯的單邊主義做出調整,並試圖通過重啟以巴和談等措施從根本上尋求制約恐怖主義的藥方,但從他紀念9.11十周年的講話來看,並未放棄“美國領導世界”的理念。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孫中山先生近百年前宣示的名言在今天看來仍有其現實意義。針對恐怖主義這一人類公害,仍局限於“衝突邏輯”和“西方領導世界”的意識形態,既不利於重建世界和平,也不利於鏟除恐怖主義。

  今天,在追悼9.11死難者之際,不從根本上反思反恐鬥爭的失誤和人類面臨的問題,就不可能認清歷史的潮流和世界的未來,也對不起逝者。(時間:9月13日 來源:歐洲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