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菅直人打破了“撂擔走人”惡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7 22:20:31  


 
  菅直人或許是戰後日本歷史上首個面臨如此多問題的首相。去年6月上台的菅直人因小澤派黨內政治資金問題展開的鬥爭,不得不重新組閣,銳氣大挫。參議院選舉慘敗,形成“扭曲國會”,施政艱難。東部大地震和特大海嘯,以及隨之出現的核電危機,使菅直人甚至沒時間出訪國外,他也成了第一個沒有正式訪問過中國和美國的日本首相。

  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菅直人卻做成了幾件事:黨的資金透明化,黨的幹事長難以攬權越權,減少核電的依賴,推行與在野黨分權的政策。在備受壓力的最後七十幾天裡,他明確以“辭職三條件”為籌碼,在“扭曲國會”的複雜條件下,成功通過了《公債發行特例法案》、《特別國債發行法案》和《再生能源法案》。這些法案的通過,在災後增稅問題還沒有達成廣泛共識之前,為災後重建鋪平了道路。《再生能源法案》則使日本能進一步減少對危險的核電的依賴。日本民調表示,大多數民眾希望繼任者能繼續推行菅直人的政策。

  菅直人提出的“三條件”一旦滿足,他就如約宣布辭官,他在這樣時機上“撂擔子”,更多彰顯了政治誠信,是一種負責任的盡職。以其“遲遲不辭職”而斥其“戀棧”,現在看來是多麼蒼白無力。

  穆迪數日前再次下調了日本主權信用評級,“降級”決定的理由之一就是日本政局不穩,難以形成一貫政策。但穆迪還是對日本的信用評級前景上持有“穩定”展望,這一正一負的表達,正是預感到菅直人推動的公債法的成功通過。正是日本這樣一種內在的韌性,使日本雖經磨難,卻沒有最終演變為國家災難。(時間:8月27日 來源: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