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倫敦騷亂的結構性成因 一切只是預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0 12:53:47  


當地時間8月7日,英國倫敦,兒童經過街頭一輛汽車殘骸。
  英國倫敦爆發騷亂,由北倫敦的托特納姆地區蔓延至市中心的OxfordCircus,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但觀乎騷亂爆發的結構性成因,這次可能不過是預演,只要這些問題得不到正視,更嚴重的衝突恐怕還會出現。

  騷亂導火線是一名黑人青年被警察槍殺,他的家人高調呼冤,引來網絡動員追求公義。這就像1985年南倫敦Brixton騷亂的背景:當時警察指一名來自牙買加黑人新移民家庭的青年涉嫌犯罪,槍傷了他的母親,激起民憤,令英國種族問題浮上水面。今天不少新移民家庭依然住在市郊,像北倫敦托特納姆地區就有大量非洲裔新移民,白人抱怨他們浪費福利開支,他們的生計則最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南亞裔英國人的數目則越來越多,乃至已改變英國文化體系,但他們並未全面融入國家,甚至常被當做疑似恐怖分子。來自俄羅斯、中東產油國等地的富有新移民,則大舉進占城市核心,令倫敦有了“倫敦格勒”、“倫敦斯坦”、“倫敦京”之稱,原有精英亦不是味兒。相較下,美國的“平權政策”雖然備受爭議,但畢竟較能融合不同階層的非白人人口,但在經濟低迷的英國,少數族裔容易把經濟問題演繹為種族歧視,白人也容易把經濟上的不滿歸咎於暴發新移民。

  但種族問題並非這次騷亂的核心議題。英國雖然沒有加入歐元區,但過度開支的經濟結構,和西班牙、意大利等“歐豬五國”大同小異,甚至有學者將之歸入“歐豬六國”之列,無論是誰執政,緊縮開支、減少福利都無可避免。雖然這會涉及社會各階層,但以青年的怨氣最大,月前爆發的大規模學生示威,除了反對大幅度加學費、減津貼,背後還有這樣的訊息:十多年前,沒有大學學位的保守黨首相梅傑推行高等教育普及化,把一大批院校升格為大學,打破精英教育傳統,徹底改變了英國青年的期望。今天的80後、90後卻發現,負擔大學學費越來越困難,辛苦畢業後又很可能失業,好些學系更因為經費不足而倒閉,這都和他們的期望大有落差,難免認為自己淪為政策的犧牲品。這次受害者是29歲青年,警方迅速把他定性為罪犯、閑漢,令青年有了“他朝君體也相同”的同仇敵愾,加上托特納姆地區所屬行政區是英國相對窮困的地區,與青年、教育相關的開支剛被一下子削減75%,民怨早就存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