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的債務 中國的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8 16:17:27  


 
  怎麼辦?在金融市場上,現金為王,尤其是在不確定的動蕩年代。據說,面對可能的危機,美國不少大企業都已未雨綢繆,增加現金儲備,工業巨頭通用電氣手中的現金流據說就達到了910億美元,遠高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160億美元。

  對中日這些債權國來說,是否也可採取類似策略,先果斷拋售部分美債套現呢?但結果卻似乎恰恰相反。按照美國財政部的數據,今年5月份,中日英等主要債權人主動增持了美國國債,其中中國增持了73億美元,日本則增持了50多億美元。由於坐擁美元離岸金融中心倫敦,英國增持幅度達到135億美元,這背後據傳閃爍著中國買家的身影。

  怎麼看這種悖論?美聯社有一篇分析報道說,這是因為投資者認為美國最終會提高債務上限,違約可能性不大,即使無法達成提高上限協議,美國也會選擇削減開支,而不是拖欠利息。這似乎不錯,但其實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中日英這些債權國來說,它們找不到比美國國債更好的投資產品。以對外投資遵守“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則來看,美國國債無疑名列榜首。

  另外,投資大宗商品也不現實。僅以中國為例,外儲超過3萬億美元,買黃金可將全世界流動黃金全買下;買石油,也不可能買到那麼多石油,即使買來也沒地方儲存;投資實業,基於“國家安全”等各種因素,絕不是中國想買什麼就能拿下什麼。更何況,在國際市場上,素有中國“買什麼、什麼貴”的惡名。貿然拋掉美債,購買其他大宗商品,風險性更大。

  因此,即使美國信用違約被降級,對中日等國來說,債該買還得買,而且是不得不買。《紐約時報》就引述一日本高官的話說,即使降級讓日本遭受損失,日本也只能接受,道理很淺顯:“賣掉美元我們又該買什麼呢?歐元嗎?投資歐元會比投資美元更安全嗎?”

  如此看來,美國如果出現短期違約,或者信用降級,其結果可能不是美債被拋售,而是債權國被迫修改投資標準,降低對美國的投資門檻。比如,原先要求投資3A級的產品,現在AA級產品也凑合。換言之,美國信用雖然遭到了降級,但損失其實是其他國家分攤了,儘管這些國家百般不情願,但在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的背景下,它們也別無選擇。(時間:7月27日 來源:經濟參考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