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天氣原因”導致的動車追尾令人詫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5 13:14:55  


救援人員和施工人員在清理事故現場
  災難面前,人性第一。浙江溫州境內的動車追尾事故,數十人罹難、數百人死亡,這在現代鐵路史上,當屬慘烈的一筆。自救令人動容,互救彰顯大愛,搶救刻不容緩,然而在珍視生命的價值之上,反思與追問仍是不可或逃的篇章。如果沿著這次動車追尾事故往回看,京滬高鐵這些天所遭遇的供電故障、雷電天氣等,顯然並不只是一條線路上的小問題,而是本該值得舉一反三的警醒。“高速時代”的路網安全,已經不是“不可抗力”的“天氣原因”就可輕巧帶過的命題。

  德國飛機渦輪機的發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一個著名的“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此次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後,追溯事故原因,官方給出的說法是前方列車遭雷擊,動車自控系統自控停車,導致後車追尾。然而這樣的解釋顯然不足以回應民眾質疑:動車本身具有防備雷電的裝置,在受到雷電干擾後,自控系統會開啟並導致停車,但列車司機可以急救操作,避免事故發生。那麼,D3115遭雷擊停車時,司機在做什麼?兩車之間的相隔安全距離為1000米左右,後車同樣有自控系統裝置,為什麼後車沒有緊急停車?無論天災、抑或人禍,此般惡性事故之前,其“先兆”與“隱患”被相關部門所熟知並掌控嗎?

  京滬高鐵出事時,我們秉持了克制與包容,輿論一片“對京滬高鐵多點寬容少點質疑”之聲,輔之以日本新幹線各類故障的歷史,認為質疑與反思有損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然而今日看來,安之如飴的姿態,才是對公共利益最大的不負責任。猶記得2007年4月,央視曾高調報道了高速動車組最後一次運營安全測試的新聞,其重點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自動閉塞系統可防動車組追尾”。報道中,廣鐵集團高級工程師陳建譯解釋說:就是控制同一條鐵路上多列動車組安全間隔時間,信息通過鋼軌傳送到動車組的車載系統,防止列車追尾事故的發生。然而7月23日晚20時27分的一聲巨響,令以上的寬容與進步頃刻間灰飛煙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