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高校“生源”搶奪戰大勝的警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0 15:44:46  


  最近幾日,圍繞著每年一次的大學錄取工作,頗有一些事引人注意。

  首先,是地處香港的大學北上招收中國大陸內地高考學生,在內地名校瓜分高分考生的盤子中,牢牢地插上了一筷子,並且在盤子中裡外翻檢,盡其可能地“夾”走了盤中的精華。其次,就是在香港的大學翻檢完後,大陸內地的名校開始爭搶剩餘的高分考生,並且為此展開了輿論交鋒:先有復旦大學招生組在湖北與北大交火,後又有復旦大學與同城的上海交通大學在學校網站和招生微博上相互指責對方“挖墻腳”,搶奪已經報考本校的高分考生……

  看來,香港的大學這一“筷子”捅上來,讓每年一次的高校生源爭奪戰更趨白熱化。曾幾何時,香港的大學哪裡在大陸內地名校的眼中,這幾所學校規模有限,校域面積巴掌塊大,校史短暫,有的甚至在上世紀60年代才最終成校……即使現在,也仍有人指稱香港的大學“牛”於內地之處就在於“錢多”,而香港的大學不可能好於大陸內地大學的關鍵就在於其“學生來源狹窄,學生質量不行”。但是,無論如何,畢竟是在信息發達的現在,在香港的大學和大陸內地的名校有了可資進行比較的條件下,那些被認為是高中生中最優秀的人,用腳投了香港的大學一票。

  香港的大學,在其不長的歷史中,已經誕生了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高錕。而在大陸內地一些人眼中不能為香港的大學輸送“高質量學生”的香港中學,其實也已經為美國的大學輸送了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崔琦。就是這樣的成績,數量不知多少倍於香港所有大學的大陸內地名校,在最近幾十年的歷史上還未曾有過。當然,那些為大陸內地名校輸送過無數高質量學生的數不勝數的高中名校,也沒有成為過哪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的中學母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