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野雞大學”要警惕更要嚴打
http://www.CRNTT.com   2022-07-15 19:48:50


  校名模仿正規大學、網站內容盜用其他高校信息、缺乏有效的辦學場地……近日,河南傳媒大學被媒體曝光是“野雞大學”,官方網站已無法正常打開瀏覽。

  每逢高校招錄時段,總有各類涉高考生的“陷阱”,“野雞大學”便是其中之一。從《人民日報》整理的一份含392所“野雞大學”的名單中,不難想見這一沉屙痼疾的治理難度:全國有26個省份上榜,發生區域較廣;冒用正規院校的歷史用名,高仿真、難辨識;使用“中國”“首都”“財經”等詞匯,讓人信以為真。警惕招錄“陷阱”、嚴厲打擊招生詐騙是社會共識,更是有關部門的行動方向。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網絡技術發展,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也不斷翻新,一些招生伎倆開始披上信息化的外衣誘惑涉世尚淺的考生。具體到此次被曝光的“河南傳媒大學”,其光鮮亮麗的“門面”主要依托“官方”網站的內容呈現。不少考生看到諸如“70多年的辦學歷史”“文化部與河南政府共建高校”等“高大上”的表述時,難免會萌生一絲心動與向往。但實際上,“河南傳媒大學”是一所只有網站沒有實體的“學店”,這也部分造成了受害者的維權困境。綜觀近些年“野雞大學”的慣用操作,可以發現它們往往將網站服務器或IP地址設置在國外,借助技術手段躲避政府監管,這也為相關部門有效打擊虛假招生設置了不小的障礙。

  如果說一份“黑名單”不足以囊括千變萬化的“虛假大學”,那來自教育部官網的實時查詢系統則可秒辨各類高校的真偽。正規院校的網站域名後綴通常為“.edu.cn”,認准此標識也可一眼識別“野雞大學”的低劣伎倆。此外,從引導考生及家長提高防騙意識的角度講,認真圍觀、仔細求證涉高考生的所謂“官網”,不失為謹防上當受騙的一種實用方法。同時,“野雞學校”需要社會多種力量的共同圍剿。目前此類詐騙行為在我國的違法成本較低,包括依法關停網站等在內的處罰不足以形成強大震懾。鑒於此,相應的法律法規有必要及時更新完善,網信部門、教育部門等社會力量更需積極采取行動。

  “河南傳媒大學”被曝光恐不是“野雞大學”的終結,但相信在多方主體的協力配合下,不法分子的生存空間必將被極大擠壓,直至清風正氣充盈教育淨土。(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靜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