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作為國家發改委社會領域綜合改革唯一試點社會組織,其改革格外受矚目。紅十字會改革與發展課題組組長楊團稱,改革阻力很大,特別是去行政化要侵犯太多人既得利益,推進維艱。改革有阻力,最大的阻力來自既得利益勢力……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改革當然會有阻力,既得利益者不願失去既得利益,也合情合理;但如果一有“阻力”便改革不下去,既得利益者不願意,我們就不能改革,無論如何是不合理的。
改革三十多年來,每一次改革、每一步前進都有阻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一些階層的切身利益,如果都要拿這種“理論”來說話有“阻力”便觸不動,改革就要停滯不前,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國有企業改革,觸動的“既得利益者”最多幾千萬國企職工下崗失業,幾乎一夜之間,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下崗“再就業”的國企工人;經濟建設、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也造就了一大批失地農民,地方政府低價徵收農民土地,獲取了低成本的經濟發展成效。而現在回過頭來看,不觸動大批工人、農民的利益,可能換不來今天的改革成果,那麼這個問題我們確實應當理性看待。而讓我們難以“理性”的卻是,改革一涉及到公職階層的切身利益,有些人就喜歡拿“阻力”說事,又要裝進“穩定”的筐裡。千百萬工人農民的“既得利益”說動便動了,穩定沒出現問題,怎麼一輪到人口占比極小的某些公職階層,“阻力”便推不動?就要惶恐什麼“穩定”呢?我看,首先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有些人,有人心疼;有些人,沒人心疼。更主要的問題,我認為這是有些人在找借口,千方百計阻礙改革。幹部財產公示制度一再難產,有關方面的理由是“有阻力”;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呼之不出,據說是既得利益群體的抵觸情緒甚大,甚至參與改革的部門本身就存在阻力因素。這些情況當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改革要不要推進,比如紅十字會要不要去行政化,主要問題未必是既得利益群體的阻力照此邏輯,豈不是任何領域中的改革都推不動哪項改革會沒有阻力?又如何解釋我們已經走過來的改革歷程與取得的成果?
指望既得利益集團自己革掉自己的利益,當然是一個艱難而又痛苦的問題。然而就紅會系統的改革而言,並不存在太多的“自己革自己”的問題,不管改革會侵犯到多少人的編制、鐵飯碗等等,大家也只能服從制度或政策的安排,這與當初國企職工下崗的道理是一樣的;並且,沒有轉制的國企、壟斷企業中工人身份的轉變工作實際上一直就沒有停止過。那麼,與其說是對“阻力”的屈從,不如說是某些人在堅守一種理念維持現狀最好,最好是不改、少改?而令人擔心的則是,如果對紅會的“去行政化”都推不下去而只能繞道,其他改革問題又當如何?(時間:10月31日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