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1年城市藍皮書,稱中國城市中等收入者已達2.3億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也就是說,中國城市有近4成人已躋身中產行列。(8月4日《京華時報》)看了這個信息,或許,不少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自己“被中產”了。
確認一個國家的中產階層標準,不能脫離這個國家的實際發展水平,不能隨心所欲地將標準拔高或降低。縱觀世界各國,對中產階層都有一個大致標準,比如在美國,一個3口之家,12萬美元/年,人均4萬多美元,這樣的收入,才被認為是中產的起步水平。而巴西中產收入的標準是7032—30360美元/年。
在我國,至今還沒有一個權威部門推出所謂的中產標準。有專家認為,按照中國實際的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水平,比較合理的中產階級界定,應該是人均年收入在1萬至5萬美元左右,也就是6萬至40萬元人民幣。只有具備這樣的收入水平,中國的中產階級或許才能夠具有“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才能夠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質量,才能夠符合有關中產階層的一條條硬性或軟性的定義。
而根據財政部的統計,今年修訂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在全部3.1億工薪族中,月收入超過3500元的僅有2400萬人,僅占工薪族的7.7%,其餘90%多的工薪族,月收入都在3500元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