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不慣孩子的“港大” 為何受孩子追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0 15:43:18  


  今年香港大學內地招生堪稱“收獲豐碩”。截至目前,港大已確定錄取內地省級高考頭名11人,包括北京4名文科頭名、上海和湖南文理頭名等。

  高考已經結束了,圍繞狀元展開的招生競賽激戰方酣。人們注意到,香港大學今年又成為熱門學校,目前已確定錄取各地狀元11名。而去年香港大學也錄取了10名內地高考狀元,約占內地狀元總數的1/7。

  人們粗一看,以為港大也特意來挖高考狀元,事實恰恰相反——港大並不稀罕狀元。早在2005年,就有11名各省市高考狀元申請入讀港大時被拒絕。理由是:港大對高考分數跟面試表現同等重視,港大不會收錄“書呆子”。

  港大此舉當時頗讓人感到意外。因為內地多年來,凡是各地的高考狀元,完全可以任意挑選名牌大學,各高校也為吸引“狀元”進校,招數迭出。

  並不稀罕狀元的港大卻沒有令考生望而卻步,反而有更多的考生希望到港大就讀,這是為何?

  內地的學子最有發言權。北京的李氟鈉2002年作為清華新生參加了赴香港大學學習的選拔,雖然他高考分數不高,但憑著出色的英語表達能力,通過筆試和面試,進入香港大學化學系。李氟鈉說:“在國內讀書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但在港大許多事情都逼著你去做。”

  人大畢業後來到香港大學任助理教授的劉俏認為,港大的優勢首先在於國際化。港大50%的教師都是來自海外,包括美國、歐洲等,教授的能力都是得到國際認可的,達到美國頂尖學校水平。反觀國內的一些名校,教材老化,信息封閉,教師視野狹窄,質量當然有差距。今年北京三名女生並列文科高考第一名,但這三名女生全部放棄北京大學選擇去港大就讀。其中一名學生的家長就向記者披露,孩子選擇港大是想嘗試不同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方式。

  事實上,港大和國內高校對待高考狀元的不同態度,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取向:港大更注重以國際化的視野進行“學生全面素質培養”,並不在乎有多少狀元就讀;而國內學校比較看重學校的名氣,就讀狀元的多少似乎被當做教育質量、學校影響力的一個標尺。

  眼下,儘管內地名校地位沒有因為部分優質生源流向香港高校而被“撼動”,但香港高校參與招生競爭帶來的“鮎魚效應”,也不應忽視。雖然能到香港大學就讀的考生還很少,但內地高校不應對許多優秀考生首選香港大學透露出的信息“麻木”。尤其是部分內地高校,過分注重經濟效益輕視教學質量,過分重視科研而忽視教學。有的學校專業設置比較陳舊,教學方式比較僵化,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這些現象不改變,內地高校在考生心目中的競爭力、影響力恐怕就難以得到根本改觀。(時間:7月9日 來源:鄭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