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行動計劃”之後是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2-03-04 10:05:59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司法部近日宣布終止實施超過三年的“中國行動計劃”,承認該計劃損害了美國對全球頂尖人才的吸引力。過去四年該計劃實施所帶來的“寒蟬效應”,為中美之間正常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竪起了一道無形的幕墻。該計劃為何突然中止?後續是否還會有其他類似計劃出台阻礙中美科技交流?

  備受詬病的“中國行動計劃”

  眾所周知,“中國行動計劃”於特朗普當政時期由美國司法部推出,其矛頭直指在美國工作的華裔科研人員,或者與中國有交流合作的美國科學家。根據此前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中國行動計劃”總共起訴了148人,其中只有40人或自己認罪或被判有罪,64%的案件尚在審理中,95人仍面臨指控。而這148人中,88%的被告是華裔或者華人,包括今年1月剛剛被司法部撤銷所有指控的知名華人科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陳剛。

  在相當一部分案例中,涉案人員均被指控沒有向雇主或資助機構披露其與中國科研機構的聯繫,或者隱瞞了從中國獲得研究資助以及薪酬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在絕大多數此類案件中,並無證據表明由於這種交流和合作的存在,而導致了科研乃至商業機密的洩露。這也是為何全美各大學近2000名學者聯名致函司法部長質疑該計劃,192名耶魯大學教授聯名致函司法部長,認為該計劃存在根本性缺陷,20多個亞裔團體聯名致函要求停止該計劃的原因所在。

  2月25日,美國《科學》雜誌發表陳剛的評論文章,詳述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同日,《科學》雜誌主編霍爾登·索普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題為《“中國行動計劃”必須結束》的評論,明確指出:“(該計劃實施)四年後,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被發現的非法活動的數量值得為運營該項目付出代價,也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實際的商業秘密被過早地轉移到了中國。”

  “中國行動計劃”緣何中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