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俄關系更近一步 但俄轉向亞洲進展緩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8:46:48


圖片說明:2015年5月9日為俄羅斯二戰勝利日,當天,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宮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中)、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道出席了無名戰士紀念墓獻花儀式。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中國官員訪問俄羅斯,俄羅斯政府宣布了未來幾年對華貿易將增加2000億美元的計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也表達了增持俄羅斯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股份的興趣。

  美國《赫芬頓郵報》6月15日載文《俄羅斯“轉向中國”政策只有空談沒有實幹》,文章說,那麼,俄羅斯的戰略重心是否在轉向中國呢?

  即使對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持最為批判性質的觀點也必須承認:俄羅斯對華貿易的相對比例自21世紀開始以來已經增加了兩倍,即使按絕對價值計算也有大幅提高。中國是俄羅斯繼歐盟之後的最大貿易夥伴。俄羅斯與中國開展了重大的石油天然氣項目合作,而且莫斯科已經在與沙特阿拉伯爭當北京的主要石油供應商。

  與此同時,希望中俄關系獲得新勢頭的企盼并未如願。俄羅斯一再宣傳的莫斯科戰略轉向亞洲的立場反而招致了失望,因為實際上并無突破。

  事實上,俄羅斯與中國就重大經濟項目的談判仍然在緩慢進行,與過去一樣令雙方筋疲力盡,需要傷透腦筋想辦法。在此情況下,任何此類項目都需要至少5至7年時間進行籌備才能進入實施階段。

  這種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對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這樣的中國大型國有企業,未來任何分歧都極有可能轉至政治層面。

  換言之,任何純粹的經濟爭端,比如合同條款,都有可能變得極其嚴重,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這就是蘇聯解體後每當俄羅斯與中國在重要戰略領域達成重大交易時,俄羅斯領導人總是鼓吹極度謹慎的懷疑態度的原因。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幾年這種態度才開始緩慢改變。

  2014年下半年,由於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俄羅斯經濟前景暗淡,那時俄羅斯完全有機會改變謹慎的態度,轉而采取開放政策。當時俄羅斯已陷入近乎恐慌的狀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