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日在倫敦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16年和2017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4%和3.6%,均較2015年10月該組織發布的預測數據下調0.2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全球經濟活動的回升預計將更為緩慢,特別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全球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與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普遍減緩、中國經濟正處於再平衡調整之中、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美國逐步退出寬鬆的貨幣政策等因素有關。通過需求支持措施和結構性改革提高實際和潛在產出已變得更加緊迫。
報告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3.1%,全球經濟活動依然疲軟。其中,美國經濟增長2.5%,中國經濟增長6.9%,歐元區經濟增長1.5%,日本經濟增長0.6%。
報告對全球主要經濟體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測進行了調整。其中,美國2016年和2017年經濟增速均為2.6%,均較上次預估值下調了0.2個百分點;歐元區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均為1.7%,其中2016年預估值上調0.1個百分點,2017年增長預期不變;日本今明兩年分別增長1.0%和0.3%,其中2016年增長預期不變,2017年增長預期下調0.1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面臨不同的增長軌跡。其中,中國總體增長基本符合預期,2016年和2017年增速預計分別為6.3%和6.0%。印度今明兩年增長預期均為7.5%。受石油出口價格下跌影響,俄羅斯經濟2016年將萎縮1.0%,2017年將增長1.0%。巴西經濟預計2016年將萎縮3.5%,2017年為零增長。南非今明兩年經濟增長分別為0.7%和1.8%。
報告認為,隨著美國退出異常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可能進一步升值,全球融資條件可能收緊,這將帶來不利的公司資產負債表效應和融資挑戰。由於借貸成本高企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許多以大宗商品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面臨挑戰。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終身講習教授熊榆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全球經濟總體並不樂觀,目前歐美一些國家尚未找到穩固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