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眾汽車醜聞引“ 德國製造”聲譽面臨危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5 14:33:06


 
  汽車工業被稱為德國的金牌產業。德國汽車工業雇員總人數約77.5萬。德國經濟研究所主席弗拉舍爾表示,大眾醜聞可能對德國經濟造成破壞,造成一系列後果——大眾以及其他德國和歐洲汽車品牌在全球範圍內被貼上“不信任”標簽後銷量下降,這將迫使汽車企業削減生產規模,導致工作崗位流失。

  “大眾不幸中的萬幸”,“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24日指出,大眾在中國無須緊張,因為這裡幾乎不賣大眾柴油車。每年在中國售出的大眾汽油車高達300萬輛,柴油車卻不到1000輛。10多年來,大眾一直試圖從北京獲得建廠生產柴油車型的許可,但沒有得到中國當局批准,原因是擔心對環境造成負擔。雖然中國市場沒有因此事件受到直接衝擊,但德國財經網認為,“德國製造”勢必面臨信任危機,未來德國產品在中國的銷售會更難。大眾今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已下跌約7%。2015年上半年,大眾在中國僅售出130萬輛車。

  德國媒體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許多中國網民評論稱,此前對“德國製造”一直有好感,但現在,“神話可以謝幕了”,“這起醜聞不僅損害了德國其他汽車品牌的聲譽,而且也破壞了德國工業形象”,“德國長期打造優質品牌的努力被打倒了,以後可能會成為笑話”。還有人表示,中國媒體和民眾有時對德國產品的印象過於“神話”,其實質量並非那麼過硬。但也有人認為,德國產業不是只有大眾一個支柱,不要將此事跟整個德國乃至歐洲製造捆綁在一起。還有網民為大眾“叫屈”,認為是美國在故意打壓德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表示,該事件對大眾汽車本身的銷售和信譽度會產生不良影響,但並不至於影響到整個“德國製造”的形象。他說,“德國製造”一直以來很受歡迎,其主要受到青睞的產品一般是質量高、精密度好和使用壽命長的品類,它們享有的地位在短時間很難被撼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對記者也表示,德國產品的聲譽是在過去百年間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化工、重工、機械製造等領域的優勢不是一個醜聞就能擊垮的。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全球經濟下行,美國感受到在經濟與工業製造上的危機,如果能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再醜化德國製造業的形象,或許最終受益的是美國。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認為,應該透過事件看本質,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市場的競爭已經空前激烈,恰逢全球經濟下行,就會產生過剩的庫存,對製造業構成較大壓力。德國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強國,非常注重品牌形象的管理,在技術水平上絕對有能力實現對環境標準要求的滿足。但是當規模化生產整體進行調整,並採用尾氣新技術的話,就會耗費巨大的成本。面對來自新興市場的競爭,大眾選擇了不惜損害自己的質量與品牌形象來捍衛價格戰,贏得市場,但最終事與願違,越過了底線,受到較大衝擊。孫立堅說,雖然今天發生醜聞的是大眾汽車,但這其實是一個集體存在的問題,不僅在德國,日本也存在同樣問題,這是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品牌質量優先還是價格優勢領先之間的爭論。

  (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