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日前,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表示美日印澳四國正在締結一項所謂以共同國家利益和民主價值觀為基礎的非正式防務公約。儘管這些國家都聲稱不針對中國,但是,它們是走在接觸與威懾之間的刀鋒上,兩面下注以防備所謂的“中國威脅”,內容摘要如下:
上個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蒂莫西·基廷恰好同時訪問印度。兩人訪問印度的原因也一樣,都是為了慫恿新德里與自己國家建立更加密切的防務關係。
之後,上周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布希與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進行了長談,就伊拉克和更加廣泛的亞洲安全問題交換了意見。就在兩人談話的同時,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美國以及新加坡的軍艦在印度洋舉行了演習。
把這些事件聯繫起來就會發現,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正在締結一項以共同的國家利益和民主價值觀為基礎的非正式防務公約。印度評論家拉馬錢德蘭稱之為“四邊民主軸心”或“四方聯盟”。
在安倍晉三訪問印度的時候,《印度斯坦時報》曾援引他的話說:“一個打破地理分界線的大亞洲現在正開始成形。”他稱之為一個“公開而透明的體系”。
中國很快就宣稱,四方聯盟企圖遏制北京的影響力。中國領導人認為,以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軍事力量為後盾,東北亞的日本、亞洲東南的澳大利亞和南亞的印度正在聯合起來對付他們。
四國的高級官員都立刻否認自己在參與一項針對中國的聯合計劃。基廷上將說:“我要強調,我肯定我方或這些國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會努力孤立中國,使中國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的確,這四個國家都與中國有著重要的貿易關係,它們的領導人肯定不想損害這種關係。而且,這四個國家在國內都面臨政治上的制約因素,而這些因素將阻礙反華立場。例如,印度的民族主義者就反對新德里被納入一種從屬於美國的安全體系。
沒有任何官方人士在談論像北約那樣的正式聯盟。官員們表示,他們實際上是在鞏固現有的美日和美澳協定以及新式的美印安全關係。
儘管受到制約,四國領導人仍然表示,他們擔心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可能終將構成威脅。他們正走在接觸與威懾之間的刀鋒上,兩面下注以防備那一天的到來。
印度的另一位評論家普雷姆·尚卡爾·傑哈認為,主要強國覺得有必要“擴大大國之間達成非正式共識的基礎,從而應對國際秩序的逐步瓦解、美國霸權的迅速衰落以及在伊拉克有過慘痛經歷的美國對朋友的需求”。
就印度而言,新德里一直在減少它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對於北京與自己的主要對手巴基斯坦結盟仍然感到不快,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爭端也仍然存在。印度領導人對中國在印度洋沿岸的勢力與日俱增表示不安。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布倫丹·納爾遜最近辯解稱,堪培拉有理由依賴集體防禦。他指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失敗國家的前途、跨國犯罪和恐怖活動都要求各國採取聯合行動。他擔心美國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會走向孤立主義。
納爾遜表示,擁有20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保障自身安全的能力有限。他說:“我們需要與其他國家合作。”然而,集體防禦必須切實可行,而不只是用來展示或談論。他還說,澳大利亞人“是務實的,我們一般不相信華而不實的東西”。
在日本,戰略思想家談到了北韓對日本的公然敵視和南韓對日本不加掩飾的敵意,並對中國的長遠威脅感到擔心,儘管北京最近採取了行動來緩和對立關係。
東京已經開始強化規模不大的日本自衛隊,並著手修改憲法以允許日本參加集體防禦。儘管如此,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日本仍將依賴美國提供大部分常規防禦和所有核防禦。
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來說,由前幾任指揮官確定的集體行動原則是:“沒有哪個國家大到可以孤軍作戰,沒有哪個國家小到不能出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