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聲稱基地組織向北非擴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1 16:17:44  


“基地”組織在北非的武裝盟友。(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美國反恐怖專家近日宣稱,非洲大陸西部和北部有可能成為“基地”組織培養新生力量的“樂土”。上述區域從大西洋沿岸的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開始,一直向東延續到乍得境內的荒漠地帶。在這片廣大範圍內,最讓美國不安的就是公開同“基地”組織結盟的阿爾及利亞激進武裝派別了。 

  美聯社報道,去年晚些時候,阿爾及利亞的激進武裝團體正式更名為“基地”組織北非分支。美國在獲悉這一消息後當即表示,“基地”組織在非洲大陸北部的影響正在急劇擴大。貧窮落後與動盪不安的國內局勢可能成為培養新一代“非洲極端分子”的催化劑,這些人非常善於用“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來鼓舞士氣。 

  同以往的反政府武裝勢力相比,新成立的“基地”組織北非分支具有兩大特徵,第一就是將政府大樓作為襲擊物件,第二就是頻繁發動自殺性襲擊活動。儘管這個激進組織暫時不會跨越大西洋去襲擊美國本土目標,但是它會在北非積極活動,並且將美國在當地的大小使領館、駐外公司和商人遊客作為優先打擊對象。 

  美國反恐怖機構認為,來自海灣各國和中東地區的資金正在源源不斷進入北非國家各非政府組織的腰包。比如,沙烏地阿拉伯的富翁們不斷向北非各地的遜尼派穆斯林學校和清真寺提供經濟援助。與此同時,伊朗也在向北非的什葉派穆斯林團體投放大筆現金。這些錢中,有些幾經倒手,逐漸進入了各種激進勢力的帳戶。 

  非洲大陸的居民中,年輕人佔據了相當大比例。在西非國家中,大約一半以上都是穆斯林,這些人成為中東地區各種激進勢力反復爭取的主要對象。除了傳統的看不到未來的民眾外,有些受過良好教育,家境殷實的非洲中部地區年輕人也成為恐怖組織成員,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非洲將成為國際恐怖運動的集散地。 

  人民網報道,白宮宣稱,為了更加有效地打擊非洲的極端勢力,美軍將在2007年10月成立非洲司令部。根據美軍安排,非洲司令部除部署實施美軍在非洲大陸的行動外,還將通過動用民事手段減少非洲國家可能發生的武裝衝突。在許多非洲國家看來,美國設立“非洲司令部”的做法等於是將白宮的外交政策“軍事化”。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前,非洲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一直處於次要地位。“911”事件後,布什政府以國家安全戰略為中心,加緊調整對非洲的政策,重新確認非洲的戰略價值,並將非洲大陸作為美全球戰略的一個支撐點。在防止“基地”組織再度策劃實施襲擊美國駐外大使館的活動的同時,牢牢掌握當地石油資源。 

  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石油產量在全球總產油量中的比重可能將提高到20%以上,美國今後十年所需的石油將有25%來自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鑒於亞洲國家對石油需求的激增和中東地區動盪的不可預測的政治環境,白宮已把非洲石油定義為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戰略產品,必要時可出動武力予以保護。 

  美國認為,“基地”組織在“走進非洲”的同時,也在積極謀化確定拉登的接班人。今年50歲的拉丹由於長年體弱多病,在“基地”組織中的地位已經趨向“精神領袖”。因此,被美國政府懸賞2500萬美元通緝的埃及醫生紮瓦希裏一直被認為是拉登接班人。“基地”組織做出的大多數決定幾乎都是紮瓦希裏策劃的。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加強了對拉登的搜捕力度,紮瓦希裏逐漸成為“基地”組織對外發表聲明的主要管道。他多次通過錄影或錄音帶的形式,發表各種聲明和威脅,其影響力滲透到各個重要事件,並且撰寫了大量“恐怖襲擊網路教材”,不少西方媒體都認為這個“基地老二”的危險性現在超過了拉登。 

  除了紮瓦西裏外,阿迪勒也是“基地”組織內部重要頭目和軍事行動負責人。1993年,他在索馬里培訓的民兵在首都摩加迪沙擊落了美軍直升機,打死十幾名美軍,致使美軍最後全面撤出索馬里。1998年,在他的直接培訓和指揮下,美國駐肯雅和坦桑尼亞使館遭炸彈襲擊。“911”事件中的劫機犯,多數經他一手調教。 

  最近,埃及人耶齊德被任命為“基地”組織阿富汗分支機搆負責人。他也是“基地”組織的元老之一,多年來從事大量幕後工作,把成千上萬的國外捐款、商業利潤經過多種管道,躲過國際金融組織的監控和制裁,變成“基地”組織充足的活動經費。專家指出,上述“四大天王”就是“基地”組織的核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