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擔心中國軍力增長 為何要幫中國造航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0 17:57:51  


中國航母想像圖。
  美國的焦慮不是中國能在“美國的幫助”下建造航母,而是建造出美國無法瞭解其性能的航母。 

  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廷5月訪問中國時,表示“美國可幫中國建造航母”一事,成了近來中國媒體熱議的話題。   

  基廷在是一位職業軍人,但當他代表美國出訪中國時,他還是一個外交家。因此,當他說“樂意提供適當的幫助”時,就不是隨口一說了。 

  我們應該在5月25日五角大樓發佈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尋找這句話的來龍去脈。表面看來,這份報告透露出來的對中國軍力增長的擔心,與基廷的表態是衝突的:既然中國軍力增長使美國感到焦慮,按說美國就不該幫助中國建造航母,以強化中國的軍力。 

  但問題是,美國已預料到中國在沒有美國幫助的情況下也能自行建造航母。既然遏制不了中國建造航母,那與其作為旁觀者,等待中國自行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母突然出現在海上,還不如參與這一過程。 

  美國最大的焦慮不是中國能製造航母,而是製造出美國人根本無法瞭解其性能的航母,因為一旦發生衝突,這種“知己而
不知彼”的狀況,會使美國面臨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要做到“知己知彼”,就必須參與這一過程,這樣,美國的技術人員和技術才能滲透到中國的航母建造中,不僅可以參與設計,影響其建造進度,而且可以有選擇地出售一些美國航母建造技術和航母部件。 

  這樣建造出來的航母,對美國來說,是透明的,其潛在威脅性要小於完全中國版的航母,因為美國人對其性能已經瞭若指掌,何況他們還擁有更先進的航母。 

  美國的國策是遏制任何一個足以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大國的崛起,但遏制並不只有“技術封鎖”一途,還有“技術參與”。所以美國一方面強烈要求歐盟維持對華武器出口禁令,一方面又表示自己願意幫助中國建造航母。遏制不了,就參與。通過參與來遏制,早已成為美國與潛在對手打交道時的慣用手法。 

  假若哪一天我們突然聽到美國表示願意幫助朝鮮或伊朗發展核技術,那麼,就幾乎可以肯定,對抗型遏制政策失效的美國將採取“合作型”遏制政策。(作者:程巍——中國社科院學者 來源: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