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球大布反導網心理分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8 18:10:04  


  當前,美國正計劃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並準備將部署延伸至高加索地區,至此,美國在全球的導彈防禦系統合作盟友已達13國。

  美國在全球大布“反導網”,大約有如下的心理原因:

  其一,“絕對安全”心理。美國是個年輕國家,建國200多年,本土未遭入侵。二戰中的珍珠港事件,是美國的海外飛地遇襲。9•11事件,是一次恐怖襲擊。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美國本土一直置身於戰火之外,也使美國有一種特別敏感、特別脆弱的本土安全心理。導彈技術的發展,讓美國面對遭受直接打擊的可能,由此,“導彈防禦”便成為美國念茲在茲的心病。

  其二,“技術至上”心理。“技術決定一切”,是美國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強烈社會理念,導彈防禦系統就是這種理念指導下發展出來的用“子彈打中子彈”的高技術系統。從技術上說,這一系統在實驗中顯現了相當的有效性,但是否在實戰中具有絕對有效性,仍然存疑。在戰爭中,盾與矛的技術是互動發展的,而矛的技術發展往往成本更低。導彈防禦系統的作戰效能,取決於空天預警、指揮控制、攔截武器等系統的有效協調運行,其發展勢必導致太空軍備競賽。

  其三,“世界主導”心理。二戰之後,“主導世界”成為美國的一種主流心理,但其實施並不順暢。越戰之後,這種心理有所收縮,“冷戰”之後,又開始膨脹。在全球部署反導系統,也是這種“大盟主”心理所致。既是結盟,便有針對物件,導彈防禦系統針對的就是“非我族類”者,俄羅斯首當其衝。然而,縱看歷史,美國的敵友也是變來變去的,美國的打擊對象,如諾列加、薩達姆、拉登等,也曾是美國的扶持對象。美國為一時一念在全球部署反導系統,很可能也是“資源錯配”。

  歷史證明,武器技術的發展,並不能消除戰爭,只能使戰爭升級。在導彈核武器時代,戰爭具有了威脅人類生存的意義,也只有依賴全人類的理智與合作才可能避免。在這樣一個時代,與其增盾,不如減矛;與其備戰,不如止戰;與其追求一國絕對安全,不如追求全球集體安全。(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