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尼日利亞發射衛星開啟中非航太合作之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4 17:07:59  


  中評社香港5月14日電/14日零時01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尼日利亞通信衛星一號送上太空。

  據新華網報道,這是中國首次以火箭、衛星以及發射支援的整體方式為國際用戶提供商業衛星服務,也是首次為非洲國家發射衛星。

  中國和非洲的分析人士說,中國為尼日利亞發射衛星正式開啟中非在航太領域合作的大門。

  衛星的委託方——尼日利亞通信衛星公司首席執行官英格•盧法14日在接受專訪時說:“相信首次衛星發射將產生巨大示範效應,吸引更多非洲國家與中國開展航太合作。”

  盧法此次來到上海出席即將舉行的2007年非洲開發銀行集團理事會年會。他說:“尼中衛星發射項目堪稱非中友好的‘經典合作’。”

  尼日利亞對此顆通訊衛星的要求是“服務區域大、服務壽命長、技術水準高”,因此研製難度較大。“但是,中國科研人員的水準出眾,而且中國的標書最價格競爭力,因此我們最終選擇了中國。”盧法說。

  尼日利亞通信衛星項目競爭激烈,中、美、法、英、意大利、以色列等國的20多家公司參與競標。經過數輪競爭,2004年8月,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以第一名奪標。

  盧法說:“我很自信,未來尼中雙方將會有更多的航太合作項目。”

  發達國家對衛星技術一般都嚴密封鎖,而中國歷時一年半時間培訓尼方人員50余人,培訓內容包括衛星測量控制以及衛星設計。尼方技術人員結業時,不僅深入瞭解了衛星的各項技術,而且形成了衛星初步設計能力。

  據盧法透露,尼方已經啟動另外一項同中國的衛星合作專案。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衛星技術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它非常適合非洲的需求,中國降低了非洲的衛星通信運營成本,還為我們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尼日利亞總統預算顧問歐拉波德•阿古斯托14日在上海表示。

  發達國家嚴密封鎖衛星技術,而中國卻為尼方培訓了50余名技術人員,培訓內容包括衛星測量控制以及衛星設計,不僅使尼方技術人員深入瞭解了衛星的各項技術,而且還形成了衛星初步設計能力。

  航太專家們說,“尼日利亞通信衛星一號”將為尼日利亞提供超過15萬個與通訊有關的就業機會,衛星提供的雙向高效寬頻預計為尼方的寬頻用戶每年節約超過九千五百萬美元,為非洲用戶節約電話中繼和資料交換業務費超過6.6億美元。

  這顆衛星還將在電子商務、遠端教育和電子政務等方面發揮作用,推動尼日利亞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並帶動非洲大陸在衛星應用、地面通信、電信網路方面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還有一些出席非行年會的非洲國家官員表示出與中國開展航太合作的濃厚興趣。

  尚比亞駐華大使魯潘多•姆瓦培說:“尼中衛星發射項目展示了中非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價值。他說,目前尚比亞已在交通、通信、金融等領域與中國開展了緊密合作,希望在“條件成熟時”能將雙邊合作的範圍擴展至太空。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沈丁立說,中國的航太技術已經受到世界的信賴,而非洲國家在航太領域的需求正在擴大。
  他說:“中國航太技術的價格優勢與非洲的實際需求可以緊密結合,中非的航太合作前景光明。”沈丁立預測,在今後的某個時刻,中國和非洲國家也許會聯合研製衛星。

  不過他同時指出,目前在非洲有能力開展航太研究的國家只占極少數,因此,中非航太合作短期內還將處於個別項目合作的初級階段。

  自1985年正式宣佈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中國已先後進行了20多次商業衛星發射,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將30多顆外國衛星送入了太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