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文章:美國該向別人學些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9 12:40:21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近期刊載特別報道,集中探討“我們能夠向外部世界學什麼”。

  該刊編者坦承,美國並非樣樣好。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世界第一,有著一批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和人數最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但綜合指數表明,其人民並非“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所有西方國家中,美國發生的與槍支有關的殺人案比例最高。美國監獄現關押犯人達213.59萬人,按比例遠遠高於許多國家。基於6項環保指標的綜合統計表明,美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表現隻能在全球排在第二十八位。在世界嬰兒死亡率最低的一批國家名單中沒有美國,其人均壽命的世界排名落在哥斯達黎加和古巴之后,僅排在第四十位。美國成年人過度肥胖者的比例為32%,而在日本這一比例僅為3.6%。

  人民日報刊文說,換個視角看世界,美國該向別人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丹麥正努力將其能源消耗中的20%取自風能。在新加坡,扔一張糖紙可能被罰款1000美元。而在芬蘭,交通罰款數目基於違規者年收入水平及犯規嚴重程度,絕對體現“處罰平等”原則。同樣在芬蘭,學生整體科技素質在全球名列前茅,學生之間差距極小,而教師培訓水平甚高。說到教育,英國學生通常在高中畢業與上大學之間有一年時間的“空當年”,不少學生在此期間走南闖北,增加閱歷。談及交通設施,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在道路上為騎自行車者提供越來越大的便利。在羅馬等歐洲城市以大鵝卵石鋪就的“可滲透道路”既可吸收雨水,又能濾除污染物,顯然較瀝青鋪就的道路更加環保。

  即使發展中國家也有美國可學之處。較之美國,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的城市公共交通更為實用便捷,就連富人也願意乘公交車上下班。自1958年始,多米尼加這個加勒比地區小國就向世界各大俱樂部輸送了440名棒球高手。盡管飽經憂患,但阿富汗至今仍處處可見絲綢古道之遺風,其熱情好客令許多到訪者感嘆不已。就連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內陸小國不丹也有可學之處: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禁煙的國家……

  當今世界有近200個主權國家和大小2000多個民族,可謂千差萬別,豐富多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勢所必然,關鍵在於“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上述報道的編者指出,“就追求一種安全、健康、豐饒的生活而言,美國並不具備全部答案”,因而需要向外部世界學習。能夠提出向別人學習,總還是一件好事。

  學習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其內涵因人因事不盡相同。從愛爾蘭的廉價機票到瑞典的性教育,從法國的休假制度到日本人性化的衛生潔具,都有可學之處。但如僅僅著眼於此,卻難免失之於毛皮。更何況國情不同,文化相異,很多東西難以生搬硬套。上述報道提及一位美國丈夫與他身懷六甲的挪威妻子商議到底在哪裡生產,最終還是選擇了條件更好的挪威,而挪威“家庭友好型”社會福利政策的背后卻是美國難以照搬的個人高稅率。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學習也是一種態度。探討“美國能夠向世界學什麼”這一命題的積極意義便在於承認世界多樣性的現實。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各國文明的多樣性既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和平、發展、合作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這種理想的追求隻能通過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發展道路來實現。向外部世界學習,最重要的前提是先要學會平等待人和互相尊重。應尊重各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在一個多樣化的世界中,各種文明和社會制度理應長期共存,並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有了這樣一種平等和尊重的學習態度,這個世界就少了幾分令人生厭的頤指氣使,而多了幾分互幫互學的和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