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選擇薩爾科齊,法國人心思變的體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9 12:13:09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法國總統選舉已經揭曉,執政的右翼政黨候選人薩爾科齊以明顯領先的得票優勢當選。從競選後期的情況看,這一結果雖然並不出人意料,但卻包含著一些值得思考的內容。 
  
  近年來,法國社會矛盾日益突出,人民對全球化浪潮憂心忡忡,對美國獨霸世界的行爲強烈反感。這種社會情緒與薩爾科齊所公開表明的立場,明顯存在著不少衝突。可是在最後投票中,大多數選民還是選擇了他。人們也許會不解地問:這究竟是爲什麽?

  薩爾科齊以強勢作風出名。去年在處理巴黎郊區的種族騷亂事件時,他作爲內政部長,對騷亂者予以十分強烈的譴責,並且採取了極其強硬的鎮暴手段,因而受到法國社會的諸多責難。正因如此,在投票日前夕,社會黨候選人羅亞爾抓住時機大聲警告說,假若薩爾科齊當選,法國還可能發生大規模動亂。 
  
  在選舉結果公佈之後,巴黎郊外確實發生了零星的騷亂事件,但並不像人們所擔心地那麽嚴重。相反,在去年發生騷亂的地區,薩爾科齊的得票率竟然超過了預期。 
  
  社論指出,不僅如此,薩爾科齊的一些政策主張看上去更不討好,似乎完全違背了候選人在選舉中必須保持“政治正確”的戒律。例如,在法國急需要加強社會融合的背景下,薩爾科齊卻主張要更加嚴厲地對付非法移民;在大批年輕人長期失業的情況下,他卻主張允許企業在聘用和解雇員工時有更多的自主權;在工會力量越來越大時,他卻聲稱要限制交通運輸系統的罷工規模;在民衆抱怨生活水平下降的時候,他卻宣稱要收縮社會福利,鼓勵他們加時工作,等等。 
  
  從一般角度看,在矢志追求公平、正義與平等目標的社會,這些大膽的、甚至比較激進的政策主張,難免會導致選票流失。可是,選舉的結果表明,薩爾科齊恰恰是準確摸到了法國社會的心理脈搏。 
  
  最近十多年來,法國長期沈悶,社會缺乏生機,經濟沒有起色,各項改革無法推進,雖然依然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但卻在國際競爭中逐漸萎縮。法國大多數民衆不滿這種現狀,所以要變,希望以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國家重新振作起來,並且在國際舞臺上恢復其大國地位。毫無疑問,與羅亞爾相比,薩爾科齊的政策主張必定會得罪一些選民,但卻能鼓舞更多選民的士氣,讓他們看到希望之所在。 
  
  法國過去一直是歐洲聯合進程的主要推手,其一舉一動都能牽動歐盟的發展方向。可是,由於經濟原地踏步,社會模式不能與時俱進,使得其福利政策、養老金政策以及勞工聘用法等等都難以爲繼,反而更成爲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革的障礙。其結果是,法國在歐盟的影響力今不如昔,在全球化浪潮中沒有足夠的自信。 
  
  很顯然,若國家的領導者沒有改革的雄心、決心和行動,法國就將繼續慢慢沈淪。儘管薩爾科齊的政策主張不一定能夠完全兌現,但更多選民們知道,這是再也不能回避的唯一道路。因此,對他們而言,選擇薩爾科齊,就是選擇希望。 
  
  社論表示,然而,由於法國社會和經濟的很多問題積重難返,加上工會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的激烈抗拒,薩爾科齊的改革之路必定崎嶇而艱險,改革成敗難以預測。但無論如何,面對嶄新的世界趨勢,法國只有自我更新,才能走上復興之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