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大馬州選舉 “發展牌”的勝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30 10:19:05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評論馬來西亞雪蘭莪依約州議席選舉,指出因原州議員在本月初逝世而舉行補選。這場選戰在火藥味甚濃的氣氛下進行,上星期六投票的結果是:執政聯盟國陣保住了州議席,多數票也比2004年大選時多出210張。 

  社論表示,據悉,這次選舉的選民是1萬2272名,小小的一次州議會補選,爲什麽像個全國大選,朝野雙方陣營都投入大量資源與人力,選情勁爆,選舉結果也備受各方關注?依約這個地方的補選,有什麽舉足輕重之處? 

  概括說來,這是來届大選之前,執政黨與反對陣營一次實力的較量,嚴峻的對决。國陣團隊由副首相納吉率領,對壘由前副首相安華支持的公正黨。 

  投票的前兩天,首相阿都拉親自出馬,爲執政聯盟站臺打氣;而接近臨門一脚時,曾經頻頻炮轟阿都拉政府的前首相馬哈迪也突然亮相,義正詞嚴地促請選民善用手中的選票,教訓“腐敗的政府”。這是一場爭取民心,“試金石”式的惡戰! 

  結果,國陣候選人巴迪班以1850張多數票,擊敗公正党候選人卡立依布拉欣。 

  社論分析,從選後的立時效應來說,選舉結果無疑使納吉在執政黨——國陣巫統裏面的地位大爲提升。相對的,一度被馬哈迪逼離政壇,不斷想重回政治主流大展拳脚的安華,這回初次公開露面,便蒙受了挫敗。 

  深看一層,此役也是過去兩年多來,國陣取得的連續第五場州議席補選勝利。在這之前,國陣分別在登嘉樓州、吉蘭丹州、彭亨州和馬六甲州勝出。加上馬國經濟增長的形勢不錯,這次補選獲勝便猶如給阿都拉送上一顆定心丸,增加了他提前舉行大選的自信。  

  社論稱,選戰的勝敗因素自然是很複雜的,不過這次州議席補選,却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令人對馬來西亞的政治動向重新作一番思考。 

  比如依約這個州議席的選民結構,是馬來選民超過半數,但印族、華族也各有兩三千人之衆。由于華人選票起著一定的作用,致使安華在助選時大打“華教牌”,攻擊國陣裏的馬華“太弱”,無法保住華教。這引起納吉的反駁,聲稱自己在當教育部長時還曾經力排衆議,删去了令華社不安的法令條文,態度遠比安華當教長時好。 

  選舉時,“華教牌”該不該打,或者該怎麽打,目前成爲了政治觀察家一個堪耐咀嚼的思辯題。

  分析者指出,種族政治固然是馬來西亞政壇固有的“特色”,但這次國陣打出的“發展牌”,相信才是執政聯盟取勝的鑰匙。在百箭齊發的衆多指責當中,選民恐怕仍要參照現實中的依約這三年來的建設、進展,才投下他們的票。 

  社論認為,歷來補選最高的一次,幾近82%的投票率,說明了原本屬于靜態與被動的選民,這回看到勢頭不妙,紛紛出來投票。評論認爲,這類選民的票多數是投給執政聯盟的。 

  還有一個微妙的因素,是候選人的敲定:國陣派出38歲的巴迪班,可說是一次大膽的决策。據瞭解,地方勢力曾堅持國陣必須派出代表多數族群的馬來候選人,而巴迪班屬于印族,來自國陣裏面規模較小的政黨——國大黨。 

  選舉的結果,證明國陣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分析指出,國大黨的土地保證,爭取了大量園丘印裔選民的支持票;華裔選民則分配得比較平均;馬來選民的票也回流到國陣。依約州議席選舉,有人說這是“打破了種族背景决定一切的迷思”,看來不無道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