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先民 美華裔籌建博物館還原華工血淚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6 13:07:56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美國沙加緬度華人最老組織中華會館大家族中的鄧高密公所 (Ong Ko Met Family) 主席鄧錦兆(Sam K. Ong) 與熱心鄧氏後裔鄧仕榮 (Steve Yee),歷來重視華人早年參與築造太平洋中央鐵路的血汗史。他們共同策劃興建華人博物館計畫,近期,鄧仕榮分別會見了餘胤良及史丹伯格等州參議員,得到他們一致鼓勵與支持。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在美國出生、長大並接受美國教育的鄧仕榮,原本對華人歷史瞭解不多,後被鄧錦兆世伯熱情推動表彰華人美國貢獻的毅力所感動,開始積極學習及探討華人歷史。這兩位熱心的鄧氏族人,一起積極推動興建一個博物館,在那塊遺留數千華人足跡、血汗及重大貢獻的土地上,對早期參與建造美國鐵路的華工無名英雄,加以追憶與表揚。
 
  加州首府鐵路廣場建地19世紀時期被稱為“中國沼澤(China Slough)”。第一批華人來到加州遠在19世紀20年代。隨後,更多華人於19世紀40年代到達加州,跟著大批淘金熱潮陸續從沙加緬度山腳地區開始,沿著Placerville向上,一直到達西賽拉山脈 (High Sierra),在愛爾蘭工程師的領隊及監督下,翻山越嶺、不分寒暑,默默無聞地辛苦耕耘,一起為築造鐵路努力。

  華人參與人數之多,恐怕真正知曉者不多,也無人知道,美國人稱之為“苦力”的華工人數高達百分之九十。不止他們對美國之貢獻巨大無窮,令人感慨悲哀的是,每個人都做了無名氏。鄧仕榮感慨地表示,這些遠走他鄉的苦力,完全成為異鄉無名孤魂。 

  鄧仕榮認為,往事無法追尋,但是,今人對埋葬在中國沼澤的那些華人加以追憶及表揚,是目前可以而且最應該進行的工作。在加州教育廳工作多年的鄧仕榮,在短短的一個月之間,設法接洽了幾乎每個有可能支持這項建造華人博物館的組織與社群。他不斷得到華人組織的正面支援與協助,更得到主流社會與其他族裔的鼓勵,他們往往表示願意支持與參與。
 
  首先,他的投書得到首府第一大報《沙加緬度蜂報(Sacramento Bee)》的大力支持,蜂報少見地以整版加以彩色照片全面報導。不久,又得到加州亞裔員工月刊同樣詳細報導。日前,鄧仕榮分別在當地兩家教育電臺接受訪問;並預計不久在公共電視臺KVIE接受採訪。此外,更得到教育廳教科書負責人全力支持,希望在互相合作下,將這段華人參與建造美國鐵路大事件,正式記載在加州歷史課程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