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軍火耗鉅資 印度軍工成民族產業失敗象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5 12:00:04  


印度國產“尼山特”無人機。(資料圖)
  印度是武器採購的大國,每年花在買外國軍火上的費用高居發展中國家之首。但事實上,這其中也有苦衷。據美國《防務新聞》4月2日報導,由於耗費國家大筆資金,卻沒有完成軍隊武器國產化率70%的目標,印度議會新近發佈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調查報告,給著名的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扣上“好高騖遠,徒費國帑”的帽子,DRDO正面臨嚴峻的信任危機。而由此,印度也開始反思自產武器能力為什麼這麼差。 

  民族產業的失敗象徵 

  印度一直很重視“國防自主”這個話題,1958年由國防部牽頭成立了“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DRDO),專門從事武器國產化的工作。但由印度議會下屬防務委員會起草的這份長達148頁的報告卻指出,論規模,DRDO組織現有51餘座試驗室和39家國營兵工廠,直屬雇員超過30萬名,印度政府每年對DRDO組織的直接撥款都在10億美元左右。但DRDO組織在重要專案上卻拖拖拉拉,迄今只能滿足印度軍方30%-35%的武器供應量,而且其中許多產品都要由外國提供零件或技術支援才能生產,軍方被迫從國外進口更多武器。 

  在尖端武器的研究總路線上,DRDO組織毫無創新,依然沿著1983年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時代制定的“導彈發展綜合計畫”走下去,該計劃包含五大戰略戰術導彈專案,其中除了“烈火”和“大地”兩種戰略戰術彈道導彈被軍方接受外,其他品種都因技術不過關而夭折。例如,1974年起步的“三叉戟”防空導彈,於1990年實施首次發射試驗,到1998年共搞了30次以上的評估試驗,但直到2001年還有技術問題沒有解決。 

  即便是技術含量不高的裝備,DRDO的表現也實在差到極點,報告援引一名曾參加過塞拉里昂維和行動的印度旅長的話說,由於DRDO組織設計生產的“英薩斯”步槍性能不牢靠,因使用該槍走火而陣亡的印度維和士兵比死于武裝衝突中的還多。報告還在結尾處酸溜溜地加上一句:“從某種意義上看,(DRDO組織)將成為印度民族產業的失敗象徵。” 

  DRDO組織與軍方互相指責 

  但DRDO組織對此卻感到非常委屈。DRDO導彈部門首席科學家拉斯瓦特稱,印度軍方的“見異思遷”和不切實際的要求,才是造成DRDO研究成果無法轉換為戰鬥力的重要原因。他以2003年被終止的“藍天”艦載防空導彈專案為例,DRDO組織其實早已作好批量生產和交付部隊的準備,但印度國防部為拉攏剛剛接上頭的以色列軍火商,非常武斷地取消了原來的“藍天”導彈訂貨合同,改從以色列拉斐爾公司購買“巴拉克”-1型防空導彈,以色列人趁機抬高要價,每套導彈系統的報價幾乎占到一艘軍艦造價的20%-25%。

  另外,他還不滿印度軍方經常調換武器研製指標和設計方向,使得DRDO科研部門無所適從,但印度軍方則反駁說,是因為DRDO組織死抱著過時的技術指標進行開發,等東西弄出來後,要麼是性能已經過時,要麼是作戰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使新武器無用武之地,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不過,有一點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是印度持續大批量向國外購買武器,嚴重衝擊了國內軍工部門的市場,印度防務專家、印軍退休旅長馬亨德拉•辛格說,在過去5年,印度進口了價值129億美元的軍火,而1998-2001年只進口了78億美元軍火,言外之意,印度軍方還有多少錢買DRDO組織製造的國產武器? 

  印度武器為何不受歡迎? 

  目前,印度已向蒙古、尼泊爾、毛里求斯等國出口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軍火及其零配件。雖然印度也算是軍火生產大國,但它的裝備自給率卻只有30%-35%。印度防務研究所主任桑塔南透露,印度國防工業的最致命弱點是本國基礎工業太差,像與戰略導彈有關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陀螺儀等關鍵零件在印度工廠裏根本加工不了,只能依賴從俄羅斯和以色列進口。他承認,在導彈防禦技術方面,DRDO組織“有世界上最棒的概念設計師,但也有世界上最差勁的製造車間”。印度諸多國產武器存在抄襲外國設計、作戰可靠性差、難以工業化生產的毛病。 

  為了有效提升本國國防工業,印度議會已要求成立新的8人專門委員會,由現任國防部長安東尼牽頭,革新DRDO的組織結構,推動印度國防裝備本土化的步伐。據透露,新的委員會將要求改變軍工企業一切由政府補貼的做法,鼓勵軍工企業多方籌資,自主經營,並建議政府在稅收等政策上向軍工企業傾斜,鼓勵軍工企業開發民用產品,尤其是在具有優勢的電子行業。(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