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溫哥華3月12日電/ 隨著中國的興起,美中臺三方學者攜手進行中國研究的現象越來越多。三月十日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有一場研討會,題目是“現代中國的城市和市民”。來自臺海兩岸和美國的學者熱烈討論各自在中國做研究的心得。研討會有數十人參加。這種聚會在美國學界越來越多,不少公立私立大學也陸續成立研究中國的機構。
*“超級大國要互相了解”*
據VOA News報道,南加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史瀚渤(Brett Sheehan)說:“在美國,中國研究越來越受重視,也越來越多。美國對中國的研究一向很多,最近兩三年美國人對中國更加注意,因為中國經濟和政治勢力比以前大很多,各大學成立中國研究中心,包括我所在的南加大也在辦中國研究中心。 ”為什麼在美國研究中國?史瀚渤說:“超級大國要互相了解,了解就從研究開始。”像很多在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一樣,史瀚渤能說中文,也取了中文名字。他說,過去要到中國做研究較為困難,但是現在容易很多。南加大有很多中國來的留學生,他有時也與學生一起到中國去做調查和訪問。
*對象:紅色資本家、民工、百貨公司*
史瀚渤在研討會上報告天津東亞毛呢紡織廠第一代業主、被稱為紅色資本家的宋斐卿的相關研究。他與天津社會科學院合作,找到1930到1940年代的資料,也訪問了宋斐卿的後人。研討會上還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者報告“全球資本主義化和上海當地生活”,以及南加大學者有關“中國城市時空轉換”的研究。加大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每週都有幾場有關中國的研討會,本地各大學的學者專家也會出席,交換意見。
來自中國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係的教授王豐最近與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合作研究民工調查。研討會上報告“從百貨公司看上海城市文化發展”的學者連玲玲,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歷史研究所的研究員。為了這項研究,她四年來每年到上海住兩個月,找了很多上海當年的老地圖、老照片,把1880年代最新設立的外資惠羅百貨公司以及1910到1930年代華資賣洋貨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公司和現在上海非常西化的百貨公司做比較,並研究它們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連玲玲說:百貨公司的設計就是對公眾開放,是民主化的產物。百貨公司也是工業革命之後的產物,影響中產階級的興起。上海四大公司不僅影響當時的消費,引領時尚,霓虹燈造成十里洋場,還把購物變成逛街的娛樂。 王豐則指出,百貨公司開放式的陳列,有激勵人們努力工作向上的作用。連玲玲說,台灣近年增加本土研究,但是對中國研究一直很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