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日報:韓民生經濟陷困局 政府卻迴避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7 10:26:14  


  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韓國《東亞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去年一年時間裏,韓國國內服務銷售從業者,即私營業者中有4.8萬人轉變爲清潔工、警衛、送餐員、零工等純粹勞務從業者。一年前的私營業者人數爲48萬人,因此可以說,其中十分之一發生了這種轉變。去年,私營業者的淨遷出和純粹勞務者的淨遷入分別都是人數最多的職業。透過這個指標可以切實感受到通過私營業糊口有多麽困難,民生經濟的情況有多麽糟糕。 

  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在於,飯店、零售店等小型個體商人關門停業的情況正不斷增多。所謂“比金融危機時還要辛苦”的傾訴並非無病呻吟。政府評價其原因稱,全國共有60萬家飯店,63萬個零售店,其中大部分都是小型店鋪,所以競爭力較弱。但是,私營業者增加的最重要原因在於“企業型工作崗位不足”。總統政策企劃委員會委員長金秉准擔任政策室室長時曾表示:“私營業者過多的現象存在問題。”但這只是顛倒因果關係回避責任的判斷。如果政府改善限制規定和創業環境,促進投資,企業型工作崗位就會增加,依靠私營業爲生的人就會減少,企業型工作崗位還會刺激消費,從而使私營業的景氣好轉。 

  總統盧武鉉曾經承諾,每年實現7%的經濟增長,並創造出50萬個工作崗位,但是,政府卻專幹妨礙投資和雇用的事情,從而使增長動力大幅降低。結果,低增長現象的長期性使實際收入原地踏步,消費不斷萎縮,從而導致私營業者的活路更加渺茫。現政權雖然不斷高呼要爲平民謀求平等和均衡發展,但增長及創造工作崗位的失敗反而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儘管如此,青瓦台最近還通過青瓦台新聞發佈會強詞奪理說:“參與政府4年的經濟成績單並不差。”在他們的眼中,只看見了出口和股指,卻看不到收入、工作崗位、房價、租金等民生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副總理權五奎昨天就經濟狀況表示:“在全球化和知識資訊化過程中,如果兩極化問題深化,攻擊市場和經濟理論的勢力就會擴大。”政府的反市場政策和反企業社會氛圍的形成導致投資、雇用、消費不斷萎縮,最終使兩極化現象擴大,但現在卻還在這裏轉移話題。權五奎和金秉准竟如此相像,真是令人吃驚。他們一味用這種方式顛倒因果關係,回避責任,還能期待什麽正確的解決方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